服饰变迁是中英两国近代化过程中都曾发生过的历史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的城市特点和独特的人文环境为女装西化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殷实的土壤。从晚清到民国,上海女界一直引领服饰变革的潮流,成为近代女子服饰变革舞台上的主角。民国以后,受西方风气熏染的都市女子日益增多,“摩登小姐”、“新妇女”成为时代美丽女性的代名词。
——据陈国灿《江南城镇通史晚清卷》等整理
材料二 18世纪进口印花棉布和随后本土生产的棉布,色彩更加丰富明快,英国人感受到“棉布比厚实的羊毛纺织品穿起来更加舒适”。18世纪上半叶,服饰的模仿非常普遍,同类型的服饰消费为服饰的大规模生产提供重要契机。成衣业的发展使得廉价的时尚服饰成为可能,时尚服饰的大众化趋势更加明显,到18世纪中叶,已经很难从服饰上判断一个人的出身。先前从未感知的市场力量进入部分有识之士的视野,经济学家的目光从如何扩大贸易顺差转向生产市场,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供应领域,强调从生产领域来研究财富的增长,提倡自由放任。
——摘编自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旗袍为例,指出“女装西化现象”的表现,并说明上海“女装西化现象”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大众对于服饰的审美观念,并分析这种审美观念形成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基础,每一位哲学家通过不同甚至相对立的表述来探究万物背后的本源。万物变化多端,纷繁复杂,哲学家所探究的就是“变化”后面的“不变”、“多”后面的“一”。而这种本源的探究是不可能由感性所能把握的,因此理性主义在古希腊哲学中逐渐建立起来。
——摘编自刘志坤《古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初探》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方面的,法律方面的,还是社会习惯方面的。提出问题,要求进行实验,不接受过去一贯所作所为或所说所想的东西,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方法论。
——(英)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理性主义在哲学中逐渐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提倡的评判原则,并说明其进步之处。
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体现这一特点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
D.《百年孤独》
如果说昔日的机器仅有“骨骼肌肉”,那么今天的机器除了“骨骼肌肉”之外,还有相当发达的“神经系统”。今天的“骨骼肌肉”也有了崭新的内容,例如动力机,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之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这些变化反映了
A. 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想象力
B. 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
C. 技术变革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
D. 环境问题引发世界性能源革命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中赞扬的是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
C.牛顿经典力学理论
D.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
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
A. 引导独立思考的途径
B. 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C. 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D. 自主开拓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