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地方乡族势力较为关注地方官员的去留,有时会“诣阙”请求官员留任,或带领民众遮道拦留官员,直接干涉地方官员的任免。而中央也重视向以者老为代表的地方民众核实该官员的治绩是否属实。这些举措
A.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B.保障了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
C.强化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D.反映了“家天下”观念的弱化
《四民月令》是汉代第一部民间月令体农书,因地、因时、因人而宣指导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从而取代了原来依托官方历法指导农事的做法。由此可知,《四民月令》
A.有助于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 B.打破了官府对农业生产的控制
C.促进了小农生产模式的确立 D.维护了自耕农阶层的正当权利
先秦时期,君主需向臣下行揖礼(双手合抱,手心向下,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空首礼。汉代,皇帝对“三公”的礼节有“兴”,即以起立作为对他们进见的迎接礼或对其叩拜的还礼这一变化
A.维护了官僚集团的稳定 B.彰显了君主的威严与权威
C.促进了儒家礼仪的完善 D.淡化了社会伦理道德关系
战国时期,秦国较早确立起一套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根据人们的职业、出身分别立籍,种类大致有民籍、市籍、宗室籍、官籍、吏籍、弟子籍等。这一制度
A.巩固了官僚政治 B.有利于对社会的治理
C.加快了人员流动 D.刺激了商品经济发展
周初所强调的“敬德”观念,与宗教的虔敬,近似而实不同。周初所提出的“敬德”观念,是主动的、反省的,因而是内发的心理状态。”周人的这一观念
A.体现了王权至上 B.推动了儒家伦理的完善
C.淡化了血缘亲情 D.凸显了人文理性的精神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中央设治粟内史,“掌财货”,汉代因之,景帝时改为大农令,汉武帝时改为大司农。一切财政税收事项,包括田租、口赋之入,盐酒专卖,鼓铸的统制,平准、均输与漕运的管理,以及各地物产的调拨,国家的支出,都由大司农汇总,年终造册报皇帝。在中央,大司农之下又分设若干职事官,分管收入、储存、调度等工作。《汉书·百官公卿表》云:“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六十五官长丞皆属焉。”即大司农在六十五个郡国设有仓长、农监、都水、均输官、盐官、铁官、农都尉及丞等。丞相是西汉财政方面的最高行政长官,他有权考核中央各官署的用度,决定预算,并有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财税。丞相通过统计对地方进行财税监督,并把财政上的成绩作为决定官吏升迁的主要条件之一。
——摘编自乔玲《西汉赋税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西汉财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财税制度改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