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改变了福州船政局的经营方针,增加其商业性,将接下来所造的军用船舰改为商船。这一变化意在
A.缓解洋务企业的经费压力 B.将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C.推动军工产品走向市场化 D.使民营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南京条约》中,“英夷”已改称“大英国”。《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内京外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这说明
A.中英间交往趋向平等化 B.中国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C.传统的夷夏观念被打破 D.中国外交体制日益近代化
明代学规规定,除生员外“一切军民利病之事,许当该有司、在野贤人、有志壮士、质朴农夫商贾技艺,皆可言之,诸人毋得阻当”的条款,在此商人被归为庶民一类,也可上书言事。这规定可以用来说明明代
A.重农抑商政策已被废止 B.封建等级统治秩序的动摇
C.心学发展影响社会观念 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如表为两宋时期小说家生活的地域分布状况。由此可知
(单位:人)
| 江西 | 四川 | 浙江 | 河南 | 安徽 | 江苏 | 河北 | 山东 | 湖北 | 湖南 | 山西 | 陕西 | 福建 | 广东 | 总数 |
北宋 | 21 | 18 | 19 | 24 | 6 | 11 | 4 | 14 | 7 | 3 | 3 | 8 | 11 |
| 149 |
南宋 | 21 | 7 | 28 | 14 | 10 | 18 | 1 | 3 |
| 4 | 3 |
| 10 | 1 | 120 |
总数(人) | 42 | 25 | 47 | 38 | 16 | 29 | 5 | 17 | 7 | 7 | 6 | 8 | 21 | 1 | 269 |
A.经济状况影响文化发展 B.政权对峙割裂文化交流
C.南方人口总数高于北方 D.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如表为汉至五代三份田契的对比。由该表可知,汉至五代
| 汉长乐里乐奴卖田券 | 高昌延寿五年(628年)赵善众买舍地券 | 后周显德四年(957年)敦煌乡百姓吴盈顺卖地契 |
文书形成时间 | 公元元年前后 | 7世纪时期 | 10世纪时期 |
对所卖田的地点、位置及地亩四至情况 | 没有 | 有,且具体 | 有,且具体 |
卖田的原因 | 没有 | 没有 | 有 |
对卖后预防追夺的条款 | 没有 | 没有 | 有 |
预防国家特殊干预的条款 | 没有 | 没有 | 有 |
悔约受罚的条款 | 没有 | 有 | 有 |
强调立契作用的条款 | 没有 | 有 | 有 |
见证人称谓 | “旁人”“临知者” | “借书”“时见”“临坐” | “保人” |
A.土地买卖逐渐合法化 B.社会经济生活日趋规范
C.租佃经济已经普遍化 D.自耕农经济已走向没落
唐代地方乡族势力较为关注地方官员的去留,有时会“诣阙”请求官员留任,或带领民众遮道拦留官员,直接干涉地方官员的任免。而中央也重视向以者老为代表的地方民众核实该官员的治绩是否属实。这些举措
A.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B.保障了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
C.强化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D.反映了“家天下”观念的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