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942年12月29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土地租佃条例草案》,在法律上对不的租佃形式的租额进行减免或者规范。在中央政策与地方习惯发生冲突后,中共中央做了适当的调适,指出:“边区各地减租率不一定限于二五,而地主所得地租也不一定就是千分之三七五,……我们认为各地应当维持过去合法的减租率。”由于中共中央在减租政策上的变通,使地方政府有了随时调整减租率的权力。1943年春,某些地区有地主未经佃户同意将土地佃权大加变动,或不顾佃户生活,而随便撤回租地,致使佃户不安心,生产亦难进行。于是,在政府的调查落实下,佃户的佃权问题得到解决。在减租斗争中,发动群众,培养积极分子,成立各种群众团体,如农会、减租会、租户会、减租保地会等,议定实施减租的办法。农民在各种减租组织的领导下清算了地主多收的地租,在减租清算中地主用土地顶替退租,或出卖土地。地主富农出卖土地而从事工商业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
——摘编自黄正林《地权、佃权、民众动员与减租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减租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减租运动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包括三个理解维度:一是“过程”,即世界历史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预示了世界历史共产主义的未来图景;二是“体系”,即世界历史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不平等体系,揭示了较不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与前景;三是”关系”即世界历史包含了板块之间、板块与整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发展中心的转移显示了东方社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愿景。
——摘编自丁晔《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请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说明:可以就材料中任一观点或整体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春秋》成为判案的参考,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的效力。魏晋对法律进行重大改革,新律强调上下尊卑,同罪不同罚。唐律经过修订,“十恶”含侵犯朝廷和皇室的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涉及家族伦理道德的恶逆、不孝、不腔、内乱,以及不义、不道共十种不可赦免的重罪)“八议”(对于皇族高官等的减刑规定)成为法律主要内容,历代皇朝多为沿用。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等
材料二 庚子事变后,清政府开启“新政”。在法律方面,1902年委任沈家本主持修定《大清刑律》,后又聘请日本法学专家,仿行日本和西方法律进行修订。修订中明确体现了“罪刑法定”“人格平等”“罪刑相适应”三大原则。在立法宗旨上,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区分,淡化伦理身份在量刑中的差异。例如:骂祖父母、父母,处绞刑的传统规定,现改为“公然侮辱尊亲属者,处四等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草案遭到主张“礼法合一”的张之洞等礼教派的激烈批判,他们认为刑法根植于礼教,礼教来源于风俗,草案照搬西方模式,罔顾中国国情。最后法律修订作出妥协,以《附则五条》的形式保留了“十恶”罪名、“八议”制度。如犯相关之罪,按旧律惩处。1911年1月,新刑律最终颁布。
——摘编自吕峥《“大清刑律”出台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以后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法律相比,“大清刑律”草案的特点,并简析其修订的背景。
由如图漫画可知,当今世界
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 B.美国霸主地位日益巩固
C.动荡与战争扰乱世界秩序 D.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1951年,美国海外新闻处发行1300余万册《自由世界宣言》,其中利用大量篇幅讲述了美国家庭生活的情景。其中一幅图片上的字幕写道:“自由世界珍惜圣洁的家庭生活”,以彰显民主制度庇佑下的美国女性珍视自由、信奉上帝、重视家庭与乐于奉献。这一举措目的在于
A.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B.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
C.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 D.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
1874年,有人评论某一艺术流派,“他们的作品不随时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绘画技法受现代光影学的启发而有所创新”。后人称“他们的画作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这流派属于
A.浪漫主义 B.后现代主义 C.印象主义 D.批判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