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般人头脑里,本来没有什么中国问题,如今提起中国问题,便紧紧跟着联想到山东问题,提起日本问题,便人人都说‘日本人欺负中国’,简单说,这回运动算是把中日关系问题大吹大擂地抬到世界人面前去了。”梁启超认为
A. “二十一条”的签订遭到各国声讨
B. 五四运动使帝国主义正视中国问题
C. “济南惨案”使中日关系成为焦点
D. 北伐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地位
史家论晚清,常绕不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大变局”的高潮一节,正是帝制的终结和“共和”的开始,这一时期也正是革故鼎新之际,宪法、国会出现,现代警察制度建立,新闻舆论形成等。这一时期是指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清末新政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时期
1919年前后,中国城市出现了第一次离婚高潮,而且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离婚主动方以女性居多的现象;“婚姻自由”也登上了当时的话题榜前列。这说明当时
A. 婚姻自由成为社会共识
B. 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C. 封建礼教开始遭到抨击
D. 女性掌握了婚姻自主权利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动的主要目的是
A.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 获得更多列强支持
C. 保障宪法更好实施
D. 维护革命胜利果实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A.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B.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
C.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
D.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
下图是郭廷以著《近代中国史纲》的部分目录。其中,空白处的标题应是
A.英国的炮舰政策
B.清的外援与曾军的奋战
C.西方国家的携手
D.朝局之变及时势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