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封建剥削制度基本消灭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基本胜利
C.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迅速展开
1931—1935年,部分根据地在土地革命中,实行“没收富农土地、从肉体上消灭富农”的政策。延安时期,采取了“切实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的政策。政策的转变是基于
A. 根据地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B. 富农的反抗斗争加剧
C.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其意在说明
A.准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民众需要得到有效动员组织
C.中共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 D.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
1935一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
年代 | 铜 | 生铁 | 煤 | 锰矿 |
1935年 | 256565 | 787061 | 36091747 | 31400 |
1936年 | 414315 | 809996 | 39902985 | 43400 |
1937年 | 556347 | 958683 | 37230469 | 79187 |
对上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
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C.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
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
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
A.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战略策略
B.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C.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D.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欧美一般人头脑里,本来没有什么中国问题,如今提起中国问题,便紧紧跟着联想到山东问题,提起日本问题,便人人都说‘日本人欺负中国’,简单说,这回运动算是把中日关系问题大吹大擂地抬到世界人面前去了。”梁启超认为
A. “二十一条”的签订遭到各国声讨
B. 五四运动使帝国主义正视中国问题
C. “济南惨案”使中日关系成为焦点
D. 北伐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