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之前儒家经典主要是指“五经”,宋代以后“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其原因主要在于
A.理学影响加强 B.君主专制已达到顶峰
C.商品经济发展 D.三教合流现象的冲击
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
A.新原则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B.法律实施受儒家思想影响
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 D.法律效力已高于儒家经义
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后来又直接提出了“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的观点。孟子的这些观点
A.阐释了“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
B.使儒学人格精神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C.强调不分等级贵贱的儒家仁义观
D.有利于统治者利用仁义观念巩固统治
“孔子修成康(周成王、康王)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这一历史记述表明
A.孔子主张以德治民 B.儒学完全承袭西周礼乐制度
C.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D.儒学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2-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份 | 产量 |
1952 | 16 392 |
1958 | 20 000 |
1959 | 17 000 |
1961 | 14 750 |
1962 | 16 000 |
1984 | 40 712 |
1990 | 43 500 |
材料二 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曲线图
(1)材料一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各呈现怎样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指出20世纪80年代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纲领为什么具有空想性?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纲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纲领的共同点是什么。
(2)哪两幅图可以形象地说明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3)图五所示历史事件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