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滕文公上》中有关于井田制的描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这一叙述分析正确的是
A.真实再现井田制下的劳作情况 B.是儒家理想经济形态的投射
C.是根据甲骨文的记载而阐述的 D.表现出对土地私有制的不满
汉代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治理黄河的工程,其原因不包括
A.长期战乱,水利设施破坏严重 B.人口增长,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C.国家统一,政府组织能力提高 D.社会稳定,增加财政收入需要
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组数据反映出战国时期
A.东北地区农业水平高于华北地区 B.精耕细作农业已经形成
C.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中国全面进入铁器时代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的确立
A.消除了文艺领域的分歧 B.意在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热情
C.表明党的执政方针改变 D.使中国的文艺领域领先世界
2001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464万人,是1988年的3.4倍;研究生招生16.52万人,是1988年的5倍。1999—2001年普通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都翻了一番。这说明
A.高等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 B.高等教育已经普及
C.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D.中国成为教育强国
新中国建立之初,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总统威胁要使用原子弹。1954年,赫鲁晓夫表示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到核武器研制也不够用。这说明影响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国际因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B.加强国防现代化的需要
C.美苏对原于弹的垄断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