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翼(期望)。概念横...

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翼(期望)。概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B 【解析】 根据材料“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徒具深悲”和“至此竟茫无可倚”可知谭嗣同对没有找到可依靠的群众的力量,而叹气悲伤,故B项正确。A项“放弃”说法错误,且材料强调对变法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的担忧,故错误。谭嗣同没有向顽固派妥协,而是献身于变法,故C项错误。谭嗣同没有转向革命,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又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作者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

A.发展生产,百姓归心

B.从严治吏,消除贪腐

C.礼法并用,风清气正

D.实事求是,经世致用

 

查看答案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A. 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 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 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D. 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查看答案

唐朝中期,韩愈仿照佛教的法统编造了道统说,宣称古圣贤,舜、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之间存在一个承接的道统,只是到了孟子就中断了,现在要由他来传承。这反映出当时

A. 儒学逐步趋于宗教化

B. 儒学正统地位的重新确立

C. 儒学复兴的客观需要

D. 佛教地位凌驾于儒学之上

 

查看答案

下表是不同时期和地区的“世界”观念。这反映出历史观点

观点

出处

天圆地方说:华夏中央,威服异邦,怀柔远人。

先秦:《尚书》、《国语》

四大部洲说:中国只在其中一个部洲上;宗教徒可以不敬皇帝。

南宋:志磐《佛祖统纪》

地圆学说:地球圆形,中国很小,可能是“四夷”。

明代:利玛窦《舆地山海全图》

 

 

A.历来都强调标新立异

B.受时代及文化背景影响

C.基于历史叙述而形成

D.不能客观呈现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在“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外学者在研讨中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你认为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标志着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一统天下

B.苏联解体都是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和“民主化”惹的祸

C.苏联解体毁灭的是一种特定的社会主义模式,而不是社会主义理念

D.苏联解体消除了美苏争霸的“冷战”因素,世界变得更加和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