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颁布“青苗法”,解决农户春天播种难题。实行均输法,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籴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在各地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
王安石于熙宁四年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当地居民分派。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1071年)下令各地清量土地,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以此为依据收税。
材料二 王安石,两次任宰相,两次被罢免,历来颇具争议,褒贬不一。宋高宗赵构“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对他的改革高度赞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
(2)综合上述材料给予王安石身份评价,你认为王安石的身份是?
(3)请从材料二历史人物对王安石的评价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及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者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3)商鞅变法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下面改革不属于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是( )
A.梭伦改革 B.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商鞅变法改革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B.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C.内容全面,措施得当
D.改革家的胆略和远见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的决心
E.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前提环境
魏孝文帝的措施中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大统一局面的出现的是:行汉制、(_____)、讲汉语、(_____)、通婚姻、改籍贯等
改革是落后国家通向现代化的一座桥梁,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
①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
③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