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在养心殿内悬挂自书的铭言:“天下之治乱休咎,皆系于人主之一身一心。政令之设,……不可用一己偏执之见。采群言以广益,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康熙帝此举意在
A.强调君权至上
B.谨防决策失误
C.肯定谏议制度
D.巩固文官政治
明代中期太仓州所属嘉定县外冈镇,“土瘠则秋收必薄,故躬耕之家,无论丰稔,必资纺织以供衣食 ……每夜静,机抒之声,达于户外”如此,城中居民亦然。这反映出
A.江南商业发展小农经济的衰退 B.城乡商业发展农村市镇的兴起
C.商业发展家庭区域性分工明显 D.家庭手工业品顺应市场的需要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
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B.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
C.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 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宋代的包拯、明代的况钟都是著名的清官能吏,在民间素有“包青天”“况青天”之称。明代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有描写善断案的包拯话本《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况钟话本《况太守断死孩儿》。这表明明代
A. 历史典籍编纂日趋世俗化
B. 话本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C. 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D. 文学作品承载社会教化功能
北宋初年,宋太宗曾下诏令江南诸州种植原产北方的粟、麦、黍、豆,江北诸州“就水广种粳稻”。真宗时期,又“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从福建调拨旱稻占城稻种子,到三地播种。这些措施
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加快了粮食品种的研发
C.体现了重视农业生产
D.促进了南北商品的流通
宋初,范质等三位宰相同日辞职,宋太祖随后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遇到一个问题:诏书没有宰相副署,不具备法律效力。太祖本要自己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尔,非帝王事也。”最后,由领有“同平章事”(即宰相官衔)衔的赵光义副署,才签发了这道诏书。这说明当时
A. 皇权急剧膨胀缺乏有效制约
B. 政治运行程序僵化繁琐
C. 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D. 宰相制度已经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