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4世纪,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当弟子们安排他逃走时,他拒绝了,他...

公元前4世纪,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当弟子们安排他逃走时,他拒绝了,他认为在审判符合法律程序的情况下逃走,这是对法律的践踏,如果人人都学他,那么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这表明

A.雅典法律制度不完善

B.雅典并未真正践行民主制度

C.司法审判缺乏公正性

D.苏格拉底视城邦利益至高无上

 

D 【解析】 根据材料“认为在审判符合法律程序的情况下逃走,这是对法律的践踏,如果人人都学他,那么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可知,苏格拉底认为他如果逃走了,法律就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即他认为,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的存在,说明苏格拉底视城邦利益至高无上,故D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苏格拉底对待法律的态度,无法得出雅典法律制度不完善,故A选项错误;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故B选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内容体现了苏格拉底视城邦利益至高无上的精神,没有涉及到司法审判的公正问题,故C选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是公元前七世纪末至公元前六世纪初雅典社会关系简图。据此分析,雅典社会发展前七世纪末——前六世纪初

A.需要解决财产与权利关系 B.应重点关注外国人与奴隶权益

C.必须消除贵族与平民界限 D.应进一步细化社会阶层的划分

 

查看答案

康熙帝在养心殿内悬挂自书的铭言:“天下之治乱休咎,皆系于人主之一身一心。政令之设,……不可用一己偏执之见。采群言以广益,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康熙帝此举意在

A.强调君权至上

B.谨防决策失误

C.肯定谏议制度

D.巩固文官政治

 

查看答案

明代中期太仓州所属嘉定县外冈镇,土瘠则秋收必薄,故躬耕之家,无论丰稔,必资纺织以供衣食 ……每夜静,机抒之声,达于户外如此,城中居民亦然。这反映出

A.江南商业发展小农经济的衰退 B.城乡商业发展农村市镇的兴起

C.商业发展家庭区域性分工明显 D.家庭手工业品顺应市场的需要

 

查看答案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

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B.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

C.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 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宋代的包拯、明代的况钟都是著名的清官能吏,在民间素有“包青天”“况青天”之称。明代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有描写善断案的包拯话本《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况钟话本《况太守断死孩儿》。这表明明代

A. 历史典籍编纂日趋世俗化

B. 话本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C. 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D. 文学作品承载社会教化功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