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不做受神启...

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书中没有任何神迹、预言,甚至丝毫没有别的国家缔造者所采取的政治诈术。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的徒弟。

——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二 中国人的生活虽然以礼为指南,却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礼”是养成宽厚温柔,维护人民内部的良好秩序,以及消灭由暴戾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合的办法。任何事情都可以拿作借口去剥夺任何人的生命,去灭绝任何家族。而人民也必须绝对服从皇帝,毫无半点自由可言,人民生活在恐怖之中。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材料四 康有为曾说:“中国之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用在与时进化。”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材料五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的态度。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同为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为什么对待孔子及儒学会有不同的态度?

(2)归纳材料三中李贽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

(4)材料五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材料四有什么不同?列举两例史实论证鲁迅的观点。

(5)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和评价历史?

 

(1)态度:伏尔泰赞扬;孟德斯鸠否定。原因:①伏尔泰对孔子的赞扬是借此来抨击教会对社会的控制(孔子的无神论主张与伏尔泰反教会主张相契合);②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不畅,伏尔泰对中国实际情况存在认知偏差;③孟德斯鸠崇尚“法”,孔子崇尚“礼”(孟德斯鸠认为“法”才能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利,“礼”实际上是君主控制人民的一种手段)。 (2)观点: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变化:明朝后期,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 (3)特点: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因素: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维新面临形势严峻,想依托孔子“避祸”;自幼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 (4)角度:材料四注重对孔子的学说进行评价,材料五则从统治者对孔子的利用角度来评价。史实: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 (5)认识:①真实的历史与书本上的历史(人们记载的历史)存在着主观的偏差;②由于评价者所处的地位、立场,所掌握的史料,研究的方法或角度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局限,对历史会得出不同的解释与结论;③人们常常利用曲解历史来为自己的主观目的服务;④我们应该去伪存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 【解析】 (1)态度:根据材料一中“孔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的徒弟”,和材料二中“中国人的生活虽然以礼为指南,却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礼’是养成宽厚温柔,……人民也必须绝对服从皇帝,毫无半点自由可言,人民生活在恐怖之中”等信息相对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儒学的态度分别是赞扬、批判。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孔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材料二中“中国人的生活虽然以礼为指南,却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礼’……任何事情都可以拿作借口去剥夺任何人的生命,去灭绝任何家族。而人民也必须绝对服从皇帝,毫无半点自由可言,人民生活在恐怖之中”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具体主张到整体理解两个方面,分析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待孔子及儒学态度差异产生的原因。 (2)观点:根据材料三中“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也”等信息,可知李贽的基本观点是,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的这一观点反映了明朝后期,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受到怀疑和挑战。 (3)特点:根据材料四中“康有为曾说”,“中国之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孔子之道……其用在与时进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借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因素:根据所学知识,从个人经历、成长氛围和斗争策略等方面分析形成其思想特点的主观因素。 (4)不同:根据材料五中“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等信息,可知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是统治者对孔子学说的利用,对比材料四中“孔子之道……其用在与时进化”等信息,可知,康有为评价的角度是孔子学说。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用汉武帝“独尊儒术”、袁世凯尊孔复古为例,证明鲁迅观点的合理。 (5)认识:综合以上五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不同时代人们对孔子的评价和态度为例,运用唯物辩证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和阶级、个人、史料收集等方面,说明历史人物和评价产生的原因,指出正确评价历史、历史人物的方法与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 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D.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查看答案

1992年,邓小平南下视察,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刻阐发。这一系列阐发

A.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地位

D.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查看答案

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查看答案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查看答案

19196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 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