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由此可见,二者的主张均
A.代表人民的利益
B.体现了仁政思想
C.抑制了土地兼并
D.得到统治者认同
材料 张文谦(1217-1283年),字仲谦,那州(今河北那台)人。1260年3月忽必烈即位,立中书省,以文谦为左丞,与平章政事王文统共理政务。1261年4月,他与王文统、希宪、张易等宰执官在开平共议选官、差发、驿传、钞法等政务,取得一致意见,制定了各道宣抚司条画,奏准范行。至元元年(1264年),命文谦以中书左丞行省于西夏中兴(今宁夏银川)。当地文化、民俗与中原不同,政务还没有上轨道,文谦寻得被俘为奴的四川儒士五六人,释为良民,教以案牍,使任吏骨,于是地方政府机构的事务渐有头绪;又命随他来的副河渠使郭守敬疏浚中兴府境唐来、汉廷二古渠,溉田九万余顷,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文谦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文谦的主要活动。
材料 一战”爆发后,袁世凯政府对此采取的是“局外中立”的外交政策c1914年8月6日,以大总统令的形式颁布的《局外中立条规》是以1907年世界各国在海牙所画押之《陆战中立条约》和《海战中立条约》为依据的。“政府即颁中立条规,宣告中国对于此次战争,恪守中立。对于德奥方面与联军方面毫无偏袒。一切事宜,均按国际公法办理”,“各交战国在中国领土、领海内,不得有占据及交战行为,凡中国海陆各处,均不得倚之为根据地,以攻敌人。各交战国之军队、军械及辎重品,均不得由中国领土、领海经过。其有违背前项规定者,应听中国官员卸去武装,并约束扣留至战事完毕时为止”。
——摘编自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初期袁世凯政府“中立”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一战”初期袁世凯政府采取的“中立”政策。
材料 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为英国历史上首任女首相。针对当时的经济发展现状,撒切尔夫人开始治疗“英国病”,并对“福利国家”制度操起了“手术刀”。地认为长期不断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对于英国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因此,她通过对福利机构的大規模私有化,通过出售医院、住房、学校等来弥补财政赤字,并实行第三方购买,从而更多发挥社会和个人在社会养老融资方面的作用。但改革中完全忽视了社会福利本身公平正义的天性,改革深刻触动英国底层人民的利益,中产阶级急剧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摘编自童素娟、瞿雅峰《撒切尔“去福利化”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社会福利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社会福利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科幻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创作的小说《时间机器》发表于1895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一位时间旅行者乘坐他发明的时间机器来到遥远的未来世界公元802701年。时间旅行者发现,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一个是生活在地面的“地面人”,他们的智力已经严重退化,只具有相当于儿童的智力;而另一个则是生活在地下的“地下人”,他们智慧发达,惧怕亮,只能生活在地面以下。可描写的“地下人”偷走了时间旅行者的机器,经历了一番历险之后,时间机器失而复得。时间行者继续他的旅行,看到了几千万年之后的巨蟹、巨蝶、大海、日食等一些复古图景。他终于在生命垂危之际回到了“现在”,将旅行的经历告诉朋友。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今以来,农村经济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明清时期是我国兼业农户形成并得以相当程度发展的时期。农户兼业的主要形式是兼营家庭手工业,其所从事的生产项目颇为多,产品多以为城乡市场提供日用品为主。其中,最多和最重要的是棉布和棉纱、其次还有丝、学麻布、第席、蒲席等。乾隆年间(1736-1795年)的(广州府志)记載:广东东莞县西南乡间农家“田事之余”“则据莞为席,麦为笠,穿线为伞”。
——摘编自刘小京《略析明清时期的兼业农户》
材料二 近代中国土地兼并不断加剧,各种剥削日益严重,导致无地农户增多。许多农民在难以生存的情形下,走上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的道略。据1933年21县有报告资料的县份统计,离村农户均占该县农户总数的4.8%,高者达12.2%。农民离村者,或到本区别村充当佃农雇エ,或奔向边垦区,或挤进域市,更有漂洋过海去谋生的。
——摘编自张福记、陆远权《近代中国乡村危机简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民兼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乡村危机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材料三 从1985年开始,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开始选择种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和发展养殖业,或者跑运输、当小商小販、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农户已不再把改善生计寄希望于种粮、卖粮,而是寄希望于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因而粮食生产收入减少,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更多收入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与新时期农户兼业的不同,并说明新时期农户兼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