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农民更加勤劳
B. 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 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1947年3月)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
材料三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冷战”政策的哪些内容?指出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目的。
(2)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标志着什么?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毛泽东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固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1954年)
材料三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195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施的外交方针。
(2)材料二中“原则”的实施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会议”在何地召开的?在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怎样的方针?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
2017年1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对一项旨在推翻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包括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在内的14个国家投赞成票,但是由于美国投票反对,草案未获通过。中国代表表示,安理会及国际社会应保持团结,维护中东地区和平。这说明
A.世界更多政治力量致力于推进多极化进程
B.欧盟成员国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单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冷战结束后区域性、小规模冲突持续不断
法国、德国曾是历史“宿敌”,惨痛的历史教训使它们形成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的伟大实践是
A.支持并参与不结盟运动
B.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D.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
黄书海曾担任过周恩来的翻译,他回忆:“总理最初想让亚非会议采纳这五项原则,但一些国家不同意,说这是共产党提出来的。总理主动把五项原则分解为‘七点和平宣言’。最后大会扩大为十项和平原则。”这表明,在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正式并且公开提出
B.消除了矛盾和分歧
C.成为国际普遍共识
D.国际影响得到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