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
A.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
B.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C.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
D.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说:“通商口岸的报刊一般用大部分篇幅来报道地方的和商业的新闻,商业版一般是其他版的两倍。反之,维新派报纸有两个主要版面。一版专用于报道新闻,另一版专用于社论。通商口岸报纸中占很突出地位的商业和地方消息,在维新派报纸中却明显地缺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报纸成为维新派宣传政治纲领的工具 B.通商口岸比维新派活动地区商业发达
C.阅读报刊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D.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前途艰难
1933年《女子月刊》以《理想爱人》为标题发起一次征文,下表是对这次征文内容的整理。下列对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女性理想的爱人 | 忠实的爱情 | 健全的体魄 | 革命的精神 | 不慕虚荣和时尚 | 丰富的学识 | 人格高尚 | 节俭的习惯 |
百分比 | 66% | 50% | 33% | 50% | 100% | 66% | 50% |
男性理想的爱人 | 爱情忠诚 | 健美的体格 | 性情温和 | 无攀登虚荣习气 | 相当的学识 | 文学艺术修养 | 自立的技能 |
百分比 | 62.5% | 75% | 75% | 62.5% | 75% | 50% | 62.5% |
A.男女择偶标准都有对爱情忠诚,说明婚姻自由成为主流
B.男女双方都要求爱人身体强健,反映了战争年代特定的审美观
C.男性对爱人普遍要求无攀登虚荣习气,说明当时坚守质朴的优良传统
D.革命精神被列入择偶标准,反映了知识青年的革命激情
到1894年,进口火柴因其价廉物美基本取代传统打火石。1900年前后,华商自办火柴厂纷纷出现,其产品比进口火柴成本更低,价格更便宜,虽质量稍逊,但性价比高,因而更易于销售。这说明
A.民族工业比外商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B.民众消费观念主要受民族情感支配
C.民众往往存在经济实用的消费心理
D.在华外商企业与民族工业竞争激烈
据史料记截:“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生产方式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
B.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C.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