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以<红楼梦>为例浅议宗法制下的社会生活》

B.《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C.《从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到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D 【解析】 A选项论题合理,《红楼梦》中涉及到四大家族,能够体现出宗法制下的社会生活;B选项论题合理,隋唐时期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三省六部制;C选项论题合理,涉及到的是汉代的中央集权问题;D选项错误,丞相制度在明朝已经被废除,本题选择D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评论认不,“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该评论意在说明

A.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

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

C.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D.皇权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约

 

查看答案

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D. 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

 

查看答案

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A.重视血缘 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家国一体的观念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说,“对于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象是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我们中国人数有四万万,向来虽然爱和平,但是为生死的关头也当然是要奋斗的,当然有很大的武力。如果亚洲民族全联合起来,用这样固有的武力去和欧洲人讲武,一定是有胜无败的!”

——摘编自《总理全集》

材料二  当时印度人与英国殖民者的对立远没达到所谓的“你死我活”的地步,这一方面与印度人笃信佛教劝谕信徒修行、寡欲、与世无争、甘于过贫苦的日子有关,而且去翻翻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史也会了解,当年英国是带着工业革命的新文明踏上印度大陆的,而此前的这块大陆从文明程度上讲差不多处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早期吧。如果把甘地和孙中山处理“反帝”这件事的方式互换一下,让甘地在印度组织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让孙中山绝食号召国人非暴力不合作,后果可想而知。

——《世间几人如甘地》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其直接相关的革命理论。

(2)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和甘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方式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孙中山和甘地分别以不同方式领导着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正确评价这两种不同斗争方式的标准是什么?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百年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戊戌变法,却昙花一现,归于失败,然戊戌变法却引起了人们的持续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从戊戌四月二十三日到八月初,康有为辅助光绪推行了百日的维新,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第二,调整行政机构,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康广仁曾说:伯兄(指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街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张元济编《戊戌六君子遗集》第六册

材料三

 

 

历史研究时期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主要观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变法主张没有得到贯彻,光绪皇帝处处受到慈禧太后的制约,手中无权,如果光绪有权,变法定会成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革命史观流行。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和封建势力划不清界限;不反对帝国主义。(李嘉所:《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历史反思》)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阶级斗争史观流行。

改良运动的产生,总是对抗革命、企图缓和社会矛盾,本质上是反动的。(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戊戌变法》)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客观因素:政治结构不平衡;社会结构不利于变法;文化氛围不成熟。主观因素:即变法者指导思想和具体策略的不完善;变法者操作艺术和采取行为的不成熟与缺乏灵活性。(摘编自张喜云《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戊戌变法研究综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与光绪帝急于变法的原因,据此判定变法的性质。

(2)据材料一、二,概括维新变法的措施与不足之处。

(3)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不同的观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