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如果说初期的西方思想是以整体的形式传入中国并产生洪波巨澜,那么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则日益呈现出理论与学派的多元化倾向。

——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有学者认为晚清思潮有其时代特色,试结合19世纪中后期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文化人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归纳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的启示。

 

(1)因素: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晚清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感。 说明: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答维新派的主张也可)。 (2)原因:是封建礼教秩序的精神支柱;极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表现:提倡白话文。 (3)背景: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贡献: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进程;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启示: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 【解析】 (1)依据材料“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可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晚清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感等方面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结合题干中“19世纪中后期”等信息可知,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随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2)依据材料中“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等信息可从儒家思想是封建礼教秩序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极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等方面指出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是提倡白话文。 (3)依据材料中“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可从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等方面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依据材料中“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那么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则日益呈现出理论与学派的多元化倾向”等信息可从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进程等方面归纳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学习西方文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传统文化要在传承中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国家独立自强的重要前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於小夷也。……据英人地理全志稽之,我中华幅员八倍於俄,十倍於米,百倍於法,二百倍於英,地之大如是。五洲之内,日用百需,无求於他国而自足者,独有一中华。……而今顾腼然屈於四国之下者,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耳。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861年)

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国家者,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也。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氏的民族主义既是自由民主的,肯定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是共和主义的,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奇愤”因何事件而起?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梁启超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政治是“双城记”,一城是华盛顿特区,另一城是好莱坞影城。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后

A. 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

B. 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

C. 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D. 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

 

查看答案

下列美术作品与该流派艺术特征相符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日出·印象》

C.《拾穗者》

D.《格尔尼卡》

 

查看答案

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他们”的作品

A.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

B.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

C.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

D.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