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其中调用丝、绢、棉、麻上缴;当时生产丝帛的地区遍及全国,丝帛还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这反映了
A.均田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B.南北方丝织业水平趋向平衡
C.社会环境影响到了经济形态 D.农民赋役负担依然十分沉重
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中载:武帝元光元年,初行孝廉之举,不是举孝与廉各一人.而是各郡国各举一人或孝或廉或兼有孝廉二德者。据此可知
A.汉代的选官制度逐渐完备 B.孝、廉是不同的选官依据
C.儒学独尊局面的完全形成 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战国时期,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曾评论当时各家思想,指陈其特点。这一现象
A.源于铁犁牛耕技术的全面推广 B.促使地主阶级统治得以确立
C.有助于构建传统文化基本精神 D.不利于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
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子武庚于殷,修葺被纣杀害的比干之墓,打开监牢释放被囚的百姓,并散发府库中的财物、粮食,赈济饥民和贫弱的百姓。这些举措说明
A.商朝的势力被彻底消灭 B.推行分封制势在必行
C.以殷治殷方略成效显著 D.周武王具有仁德之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材料三: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随后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努力,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并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
(3)材料三中“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最高理论成就的人是谁?他的哪些思想主张能够体现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礼俗论》
材料三: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四:(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是哪些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材料二中伏尔泰所叹言的“欧洲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是指什么事件?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又指的是什么?
(4)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了“三大革命”,政治上指法国大革命,那么思想上、经济领域的两件重大事件是什么?
(5)用史实说明材料四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在中国的主要实践活动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