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官僚士绅普遍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之中,称日本为“蕞...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官僚士绅普遍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之中,称日本为“蕞尔三岛”。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士绅阶层逐渐抛却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力主“远效越吴,近师普法”。据此可得出

A.社会心态变化取决于清朝士绅阶层心态变化 B.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的意识彻底觉醒

C.甲午中日战争使部分中国人对国情有了新认识 D.甲午中日战争推动清政府实行彻底的变法改革

 

C 【解析】 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材料中从“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到“抛却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力主‘远效越吴,近师普法”’,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使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向西方学习,故C项正确;A项的“取决于”和B、D项的“彻底”表述绝对,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其主要目的是

A.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

B.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C.消除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

D.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由清初建立起来“天朝”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全然被废除。各通商口岸需要实行一种新制度。尽管《南京条约》在文字上,对这种制度未作过多的具体规定,但从精神上理解,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该学者认为,《南京条约》

A. 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

B.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C.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 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

 

查看答案

关于“1917年十月革命”这个历史事件,苏联和俄罗斯两种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内容差异较大,苏联历史教科书用了10段文字之多,而当今俄岁斯的历史教科书仅仅用了2段文字来叙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苏联历史教科书不具有研究价值

B.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

C. 历史叙述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

D. 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

 

查看答案

1871年,巴黎公社法令规定,除国民自卫军外,不得在巴黎成立或调入任何武装部队。警察局也失去了一切政治职能,变为公社随时可以撤换的工作机关,材料表明巴黎公社

A.实践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原则

B.创立了新型的行政体制

C.创立了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

D.注重改造旧的国家机器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1872年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所以现在这个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的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他将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修正,这体现出马克思

A.具有自我批判和革新的精神 B.主张从历史事件出发研究问题

C.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