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20日,华北局作出《关于建立村区县三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决定》,指出:为了进一步建设与加强华北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起见,决定不论老解放区或新解放区,一律于今冬明春普遍建立起来村、区、县三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准备明年召开各省人民代表大会。这反映了
A.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形式快速发展 B.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途径的确立
C.中国共产党对根本政治制度的探索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指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如果战端一开,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由此可见,蒋介石
A.准备应战而不是求战的立场
B.幻想和平和求苟安的方针
C.以和平延缓日本进攻的进程
D.未认识到全民族抗战开始
1948年由姚绍华编写的《中华本国历史》写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各反侵略国家,至是便都和我缔结同盟,共同对敌作战,使我为解放民族、抵抗侵略的战事,进而和世界大战打成一片,而直接肩负起挽救世界和平,维护人类正义的使命。”在这里,编者意在说明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服从中国领导
B.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国抗战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
D.抗战胜利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向前,可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可看到各式各样的¨救亡”和“强国”的实践。在这承前启后的时点,五四运动轰然爆发,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不可忽视的坐标,具有永恒的意义。这主要说明,五四运动
A.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B. 继承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
D.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发布《宣布满洲政府罪状檄》,揭露清政府借辫子来残杀民众的血腥行为。即使仍处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同胞也自愿剪掉辫子,“表示自己是中华民国的公民,而不是清朝遗民,更不是日本国民”,更有甚者,当他们在剪辫时,还“鸣放爆竹”、“办酒宴”。这反映了当时
A.新政权强化民族意识和认同
B.日本暴行激起台湾民众不满
C.南京临时政府推动习俗变革
D.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下图是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刊载的一幅漫画,画中文字为“对外笑容,对内怒容”。该漫画巧妙地将两种表情结合在一张画上。这幅漫画意在
A.批评列强对华采取双重标准 B.抨击北洋政府对内独裁对外妥协
C.讽刺清廷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D.建议政府应采用灵活的统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