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伯承对某一军事行动后的战争形势进行展望:“东瞰合肥、南京,西逼武汉三镇,威胁敌人长江防线……”这一军事行动应为
A.百团大战
B.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
D.挺进大别山
“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
A.国民革命中 B.九一八事变前 C.七七事变后 D.抗战胜利后
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在谈到某事件时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羸得了中国。”导致这次“行军”的根本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
C.遵义会议的及时召开 D.“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
1922年底,美国人在上海办的英文报刊《密勒氏评论报》做了一次“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孙中山得票最高。其原因应该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C.领导了北伐战争 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如图事件被称为1937年南京屠城的“缩影版”,该事件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旅顺大屠杀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九一八事变
民国外交家蒋廷黻曾指出,“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太平军孤军深入,北伐失败 B.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
C.《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 D.《资政新篇》违背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