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抗战全面开始。这一年,陈禹文从航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抗战全面开始。这一年,陈禹文从航校毕业,辗转进入武汉空军第九总站工作,并参加1938年6月开始的武汉大会战,这是他作为空军的一员经历的第一次战役。武汉大会战以中国空军与敌激战闻名。“那时苏联援助中国,来了苏联人和苏联飞机。”作为总机长,陈禹文的任务就是维修苏军志愿队的战机。“我们修飞机的就知道,那时候,苏联的飞机比日军的飞机优势,总是日机被打落得多些。”

——摘自《探访抗战老兵记住他们勿忘前事》原载2014年12月31日《潇湘晨报》

材料二  一位叫李国芷的女兵,毅然脱下旗袍,抹去脂粉,投身到抗战中,她在后方的伤兵收容所为伤兵们设立俱乐部、组织春游、办壁报,陪他们说话,为他们换药喂食、整理内务、缝缝补补——这些点滴细节的描述为残酷的战争场面增添了温馨融和的生活画面,读来使人动容,亦是展现抗战大后方生活情况的生动史料。

——摘自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马德静《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

材料三  由于日本侵略战争的刺激,战时中国的民族战争宣传和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开展。……中共对此更为重视……中共的抗战教育在各个地区、各个层面展开,根据地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民族生存和民族意识不断推展的过程。

日本侵华战争是一场近代战争,日本利用空中优势控制中国前后方,造成对中国的全方位打击,包括对大后方实施无差别轰炸。但是,也正是这样的全面战争,使大后方的中国民众切身体会到日本侵略的威胁。换言之,近代武器加强了远程打击能力,使总体战有了可能,却也促进了被侵略国家民众民族意识的集结。当时报纸描述重庆大轰炸后的状况:“有许多难民,即使是平时不关心国事的,这一次经过敌机狂炸的教训后,他们都自发的要求做救亡工作,实践‘抗战报仇!’。”日军的暴力侵害,延续整个战争的始终,成为激发中国民众敌忾心最直接、持久的因素。高敏夫日记中记有:“前天俘虏过西河涧村,当一位同志告诉群众‘这是鬼子’时,有一位老乡立刻愤怒得要咬他一口,因他们的房屋被烧去不少。这种民族的仇恨使他们咬牙切齿。”

——摘编自黄道炫《战时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原载《史学月刊》2018年第5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援助中国抗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女兵李国芷身上突出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民族意识勃兴的因素,并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1)原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苏联的国际主义精神;援助中国抵抗日本法西斯,减轻苏联在东方的压力。 (2)优秀品质:一切服从于抗战的大局观;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舍小家、为大家,体现了抗战时期的家国情怀;以国为先;爱国;竭尽全力为伤兵服务;勤恳工作;创新工作方式。 (3)因素:日本侵略的威胁和灭亡中国的企图;日军的暴力侵害;战时民族战争宣传和教育;中国共产党对抗战教育的极度重视和积极行动。 地位: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采取持久的战略方针,深入开辟敌后战场,敌后战场逐渐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或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与腐败的国统区形成鲜明对照),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解析】 (1)“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苏联的国际主义精神、减轻苏联在东方的压力等角度分析。 (2)“优秀品质”,据材料二信息“毅然脱下旗袍,抹去脂粉,投身到抗战中”得出:一切服从于抗战的大局观、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体现了抗战时期的家国情怀、以国为先、爱国;由材料信息“她在后方的伤兵收容所为伤兵们设立俱乐部、组织春游、办壁报,陪他们说话,为他们换药喂食、整理内务、缝缝补补”得出:竭尽全力为伤兵服务、勤恳工作、创新工作方式等。 (3)“因素”,据材料三信息“由于日本侵略战争的刺激,战时中国的民族战争宣传和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开展。……中共对此更为重视……中共的抗战教育在各个地区、各个层面展开,根据地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民族生存和民族意识不断推展的过程”得出:战时民族战争宣传和教育、中国共产党对抗战教育的极度重视和积极行动;由材料信息“日本利用空中优势控制中国前后方,造成对中国的全方位打击,包括对大后方实施无差别轰炸……换言之,近代武器加强了远程打击能力,使总体战有了可能,却也促进了被侵略国家民众民族意识的集结……日军的暴力侵害,延续整个战争的始终,成为激发中国民众敌忾心最直接、持久的因素”得出:日本侵略的威胁和灭亡中国的企图、日军的暴力侵害等。“地位”,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中国共产党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范祖禹)兼国史院修撰,为礼部侍郎。论择监司守令曰:“祖宗分天下为十八路,置转运使、提点刑狱,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归于州,州之权归于监司,监司之权归于朝廷。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建置之道,最为合宜。”

——《宋史·列传·卷九十六》

(朱熹)因说历代承袭之弊曰: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金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二  (祎之)与著作郎元万顷……等,皆召入禁中,共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乐书》,凡千余卷。时又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旧唐书》卷八十七《刘祎之列传》

材料三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今详著其人,庶后之考心腹股肱之佐,而究其时政化隆污消长之迹者,以览观焉。

作军机大臣表。

——《清史稿》卷176《军机大臣年表一》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利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理解材料所说的“分宰相之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论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的说法。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新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B.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C.区域性冲突已经结束

D.世界矛盾日益缓和,世界局势趋于稳定

 

查看答案

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振兴,这些充分体现了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B.冷战和两极格局彻底崩溃

C.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格局形成

D.广大发展中国家主宰世界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这些充分表明当时的国际局势是

A.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

B.两强相争,直接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C.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D.全面冷战巩固了欧洲中心地位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