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

A.强调个体的绝对感受 B.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D.主张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C 【解析】 根据材料,苏格拉底强调人以认识自己为前提,努力实现本性、完成使命和成为有德性的人,可知其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C选项符合题意;强调个体“绝对”感受与“真正认识自己”的理性不符,A选项错误;从“认识自己”、“实现本性”、“成为有德性的人”等可知,材料研究的重点是做人,而非社会秩序,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苏格拉底在研究人的学问,而不是世界本源问题,D项与题意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之际某思想家说:“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他还说“动而成像则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动而趋行者动,动而赴止者静”。这体现了

A.天人合一的伦理思想 B.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C.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D.“心外无物”的唯心思想

 

查看答案

朱熹以天理的自然存在,要求人们通过格物和读经,从内心接受并认同儒家理想的社会秩序。王阳明认为天理存在于人心之中,人人可以通过“致良知”认同儒家道德规范。材料反映两者的分歧在于

A.终极目的

B.认知途径

C.认同内容

D.反映实质

 

查看答案

史载,唐玄宗先后注释、颁布《孝经》、《道德经》、《金刚经》,并列称为“不坏之法”。这表明

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B.佛教受到统治者压制

C.儒学失去官方正统地位 D.道教产生具有必然性

 

查看答案

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这表明儒学在当时

A. 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

B. 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

C. 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

D. 成为封建君主的政治利用工具

 

查看答案

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他们的这种主张反映了

A.家国一体的政治格局开始形成 B.儒家思想与法家的主张尖锐对立

C.战国时大一统思想已初步萌芽 D.国家统一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