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文艺复兴时期,女诗人维托里亚·科伦娜曾因同情宗教改革遭到宗教法庭的监视;女画家索...

文艺复兴时期,女诗人维托里亚·科伦娜曾因同情宗教改革遭到宗教法庭的监视;女画家索芬尼斯巴·安奎索拉曾应邀到西班牙菲利普二世国王的宫廷,教授女王作画。这一现象表明文艺复兴运动

A.推动知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 B.已经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多数国家

C.使知识女性改变革命的策略 D.将知识女性从宗教信仰中解放出来

 

A 【解析】 根据材料,宗教法庭忌惮女诗人的影响,西班牙国王邀请女画家教授女王作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知识女性参与社会活活动,A选项正确;材料举的两个例子,不能证明欧洲“多数国家”都有了“文艺复兴运动”,B选项错误;女诗人、女画家和宗教法庭、西班牙国王之间的故事,不能证明知识女性在文艺复兴中改变了革命的策略,C选项错误;女诗人、画家的作用和影响,不能证明文艺复兴运动把女性知识分子从“宗教信仰中解放出来”,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

A.强调个体的绝对感受 B.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D.主张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查看答案

明清之际某思想家说:“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他还说“动而成像则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动而趋行者动,动而赴止者静”。这体现了

A.天人合一的伦理思想 B.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C.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D.“心外无物”的唯心思想

 

查看答案

朱熹以天理的自然存在,要求人们通过格物和读经,从内心接受并认同儒家理想的社会秩序。王阳明认为天理存在于人心之中,人人可以通过“致良知”认同儒家道德规范。材料反映两者的分歧在于

A.终极目的

B.认知途径

C.认同内容

D.反映实质

 

查看答案

史载,唐玄宗先后注释、颁布《孝经》、《道德经》、《金刚经》,并列称为“不坏之法”。这表明

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B.佛教受到统治者压制

C.儒学失去官方正统地位 D.道教产生具有必然性

 

查看答案

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这表明儒学在当时

A. 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

B. 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

C. 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

D. 成为封建君主的政治利用工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