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明时期和民国初期的儒学有着不同的历史际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为子者必...

宋明时期和民国初期的儒学有着不同的历史际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尊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邻里亲属缺食者,应拨出稻谷借给他们,秋后收还,勿收利息。既仕,必时刻以报国为己任,奉公勤政,抚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于民……”理学将孔孟提出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口号,变成价值信仰,反映了宋明时代的忧患意识、担当意识、理性主义、求真务实。理学家“格物穷理”的思辨方式和学术追求,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探索规律;由张载、王安石等思想家发展起来的唯物论思想,引导人们去探索新奇的自然现象。

——周建标《宋明理学中的精华部分》

材料二  他们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要用民主和科学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根据历史和现实生活,他们指出三纲五常、忠孝节义这些封建老教条是“奴隶之道德”,是同“今世之社会国家”根本不相容的。他们把打击的矛头直指封建时代的圣人孔子,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宋明理学道德建设的主要内涵并概括其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他们“打倒孔家店”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有利于新道德建设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宋明时期和民国初期道德建设的主要因素。

 

(1)内涵:重家庭和睦;重邻里互助(行仁义);奉公勤政;抚恤百姓;责任担当。 影响:有利于理想人格的树立;彰显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彰显家国情怀) 其思辨方式、学术追求、唯物论思想等推动人们去探索。 (2)原因:三纲五常、忠孝节义这些封建老教条是“一切黑暗”的根源。 因素:民主与科学等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因素:社会危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影响。 【解析】 (1)综合“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尊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邻里亲属缺食者,应拨出稻谷借给他们,秋后收还,勿收利息。既仕,必时刻以报国为己任,奉公勤政,抚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于民……可知宋敏理学道德建设的主要内涵主要是注重家庭和睦、邻里互助、奉公勤政、抚恤百姓和责任担当。根据“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探索规律……引导人们去探索新奇的自然现象”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影响主要是有利于理想人格的树立、彰显忧患意识,其思辨方式、学术追求和唯物论等思想都推动人们去探索。 (2)根据“他们指出三纲五常、忠孝节义这些封建老教条是‘奴隶之道德’,是同‘今世之社会国家’根本不相容的”可知他们“打倒孔家店”的原因是他们认为三纲五常、忠孝节义这些封建老教条是“一切黑暗”的根源。民国初期有利于新道德建设的因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民主与科学等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影响宋明时期和民国初期道德建设的主要因素主要应该从社会危机、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8年11月,在外界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杜鲁门最终竟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杜威,创造了总统大选历史上最令人吃惊的逆转。这一时期的杜鲁门

A.积极推动美苏冷战的扩展 B.准备对苏联实施强硬的遏制政策

C.借助于战争手段遏制苏联 D.沿袭与苏联昔日盟友的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1939年9月,“波兰战役”爆发,德国侵占波兰。次年,德国将这场侵略战拍成故事片《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对方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更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丘吉尔还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罗斯福和斯大林,这说明

A.电影伴随着战争凸显宣传作用 B.这时东西方文化存在严重对立

C.历史影片能客观还原事实真相 D.立场差异影响电影的使用功能

 

查看答案

1917年,列宁在一封信中写到:“工人们血战了一个星期,米留可夫、古契柯夫、克伦斯基却掌握了政权(临时政府)!”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发表

C.七月事件 D.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查看答案

在某一流派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下列作品与材料表述风格相符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双城记》

C.《等待戈多》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查看答案

1895年,恩格斯指出“我们当时(1848年)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 B.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D.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