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一规定表明
A.传统华夷秩序逐渐走向解体 B.中国国家主权观念丧失
C.中国的外交制度开始近代化 D.清政府恐惧洋人的心态
与下列文本材料反映的朝代相符合的选项是
A.选拔官员采用九品中正制 B.儒学教育开始官方化
C.推行海禁防范沿海受侵扰 D.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改变税收的标准
C.保证农业生产的进行 D.继续维护均田制
秦朝《法律答问》有一条记载:如果贼入甲室,贼伤甲,甲呼喊有贼。其四邻、里典和父老都外出不在,没有听到呼喊。如此,除了里典和父老外,其他邻居均无须论罪。该条规定意在
A.以法律手段缓和阶级矛盾 B.加强对基层的管理
C.减少偷盗行为以巩固统治 D.提倡邻里之间互助
据今约三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时期出土的骨器有很多磨制光滑且有钻孔、刻纹和许多所谓的“装饰品”:“所有的装饰品都相当精致,小砾石的装饰品是用微绿色的火成岩从两面对钻成的。选择砾石很周正,颇像现代女性胸前配带的鸡心。”据此可知,此时期
A.精耕细作模式已有雏形 B.金属冶炼技术比较成熟
C.已产生了古朴的审美观 D.女性社会地位高于男性
商鞅变法的目标是为了大国崛起,而生活在这场崛起运动下的秦国民众反而与这个冷冰冰的国家越来越对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然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商子曰:“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务力之方在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而此外与二者无益或有害者皆在抑止之列。……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使政治社会成为一斯巴达之战斗团体(军事史上著名的战斗团队之一)。此则其独到之见解,亘千古而鲜匹者也。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三 二世继承秦始皇,沿袭不改,残暴凶虐,加重祸患……秦国强盛时,法令繁密,刑罚严酷,天下震恐。到了它衰落时,百姓怨恨,天下叛离。
——《过秦论》译文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此则其独到之见解”的内涵及形成的背景,分析“亘千古而鲜匹者也”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三,分析“下雨耽误了戍期却要依据法律问斩”这一处境说明了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