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这虽然有列强武力逼凌的因素,其中也透露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摘自齐廉允《“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转变:由传统的华夷观(或“天朝上国”观念)变为近代国家平等的外交理念。原因:鸦片战争失败,民族自尊心受挫,“天朝上国”观念逐渐被打破;西方近代外交观念的传入;一些晚清官员和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推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主要因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 (3)示例:从护照上的文字看,20世纪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80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已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 【解析】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外交,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论述说明问题的能力。 (1)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的转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等信息分析得出。转变的主要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鸦片战争失败民族自尊心受挫、西方近代外交观念的传入、一些晚清官员和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等方面来回答。 (2)联系所学可知,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包括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 (3)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根据“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根据“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可以看出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根据“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可以看出中国已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发生学生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玩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1921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一场运动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运动。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顾准文集》

材料二  《1871年德意志宪法》规定: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并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帝国军队由皇帝统帅,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四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1)依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1年德意志宪法》的积极意义。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临时约法》如此设置分权的目的,并指出这部宪法的性质。

(4)中共十八后,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声音。根据材料四归纳提炼中国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规定。

 

查看答案

1947年4月欧洲爆发战后经济危机。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苏联组织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D.西欧洲六国成立经济共同体

 

查看答案

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我国外交政策的一系列微妙变化表明

A.当时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中国不再对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予无偿援助

D.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查看答案

1959年,台湾当局“外交部”这些提法的改变(见下图)反映出其

A. 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

B. 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C. 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 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响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