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文化现象与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及市民阶层的扩大关系密切的是
①理学的形成
②算盘的普及
③风俗画的盛行
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周鲁文化说明着过去,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化
A. 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B. 体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C. 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D. 具有内在的延续性、一致性
2009年9月23 中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了孔子的标准像。慈眉善目的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倾,表现出自信大方、谦谦君子的彤象。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C.“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D.“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2018年12月5日,习近平访问葡萄牙时用“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16字中国古语为两国互信关系点赞。“这16字中国古语”体现的思想与先秦哪个学派思想更接近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这虽然有列强武力逼凌的因素,其中也透露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摘自齐廉允《“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 |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 |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 大事 |
五月五、六日 |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
五月七日 |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
五月二十日 |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
六月五日 |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发生学生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玩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1921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一场运动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运动。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