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三、二世纪,罗马已不是原来那种城邦国家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三、二世纪,罗马已不是原来那种城邦国家了,它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这种商业贸易的一个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曾就此论述道:“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法律是事实的公认。”而现在恰是要对新的社会情况作出新的公认的时候。

——米健《略论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1)材料一反映此时的罗马已进入什么时代?罗马是如何“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的?

材料二  中华法系是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上的原生法系,其丰富的内涵不仅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也适合于相邻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国情,故而有可能奉中华法系为母法。历代王朝重视法典编撰,自隋唐起历代法典都规定“十恶”(含侵犯朝廷和皇室的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涉及家族伦理道德的恶逆、不孝、不睦、内乱,以及不义、不道)之罪,由于重公权轻私权,因此国家刑法发达,而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则视为细事,缺乏应有的法律调整。

——摘编自张晋藩《解读中华法系的本土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法系的特点。

材料三  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对民法和商法的需要就变得明显起来了;同时,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并希望取消治外法权。英、美、日也在它们1902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为此,设立了官署,由沈家本任主管,检查《大清律例》。1905年,如剐刑等酷刑被废除。杖刑等体罚由罚款代替,连坐和严刑拷问也被废除。1906年起,政府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帮助编撰民法、商法和新的刑法。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没有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了104部法律,对57部法进行了修改。

——摘编自顾昂然《回顾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清末和新时期两次修订法律的背景,及其修订过程的相同之处。

 

(1)时代:罗马帝国时代。 平衡: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2)特点:重公权轻私权,以刑法为主,民法薄弱;以礼入法,儒家伦理为重要内容;服务皇帝集权,行政司法不分;扎根本土,波及邻国,自成一系。 (3)背景: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末新政鼓励工商业;国人主权意识的增强;西方国家要求中国修改法律;封建法统不适应形势变化。 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文革严重破坏民主法制;新时期经济建设加快;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共同之处:汲取历史教训;注重与时俱进;改旧与立新结合;专门机构负责;兼顾各类法律。 【解析】 (1)时代:根据材料一中“公元前三、二世纪,罗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罗马已进入帝国时代。做法:根据材料一中“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法律是事实的公认”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为“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将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使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重公权轻私权,因此国家刑法发达,而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则视为细事,缺乏应有的法律调整”,“中华法系是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上的原生法系”,“不仅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也适合于相邻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国情”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华法系的内容、成因、本质和影响等方面,分析其特点。 (3)背景:根据材料三中“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对民法和商法的需要就变得明显起来了”,“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并希望取消治外法权”,“英、美、日也在它们1902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如剐刑等酷刑被废除”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社会和外交的发展和旧法系的弊端等方面,分析清末修订法律的背景。根据材料四中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 “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了104部法律,对57部法进行了修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文革破坏、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法治国方略提出等方面概括新时期修订法律的背景。相同:综合材料三、四和以上问题,从原因、过程、组织、过程和渐进性等方面,概括清末和新时期两次修订过程的相同之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中国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查看答案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这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的共同认识是

A.主动融入国际大家庭

B.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查看答案

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 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B. 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C.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D. 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查看答案

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其日记中写道:(该纸出土时)麻质、白色,四周不完整;质甚粗糙,不匀净,纸面尚存麻筋。同时出土者还有黄龙元年(前49年)之木简。这一记述

A.挑战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论断 B.因未得学界公证而有失真之处

C.可作为造纸术始于西汉的证据 D.说明纸张作为书写材料已经出现

 

查看答案

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会议。如表为历史上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和主要议题。这反映出

 

时间

地点

主要议题

1993

美国

亚太地区经济展望、促进APEC内部和区域间合作以及有关机制和手段

1997

加拿大

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

2005

韩国

区域内贸易协定及自由贸易协定、经济技术合作、反恐合作、APEC改革

2010

日本

增长战略、人类安全、区域经济一体化、多哈回合谈判、APEC未来发展

 

 

A.经济和安全问题一直受共同关注

B.冷战后期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

C.成员国存在共同利益是合作基础

D.发达国家仍然掌握会议主导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