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朝思想家戴震说“古之言理也,就(顺遂)人之情欲而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宋之言理...

清朝思想家戴震说“古之言理也,就(顺遂)人之情欲而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宋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而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悲哉!逆之矣!”对戴震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程朱理学全面继承了古代理的思想

B.批判将天理和人欲相对立的说教

C.反对心学,主张回归宋代理学

D.主张彻底摈弃人的情欲才能达到理的真正境界

 

B 【解析】 根据“宋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而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悲哉!逆之矣!”可知,戴震认为理学家将天理与人欲相对立是不正确的,B符合题意;戴震认为古代圣人是顺遂人的情欲而言天理,宋明理学家是脱离人的情欲而言天理的,理学违背了古代理的思想,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心学与理学的区别,C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与戴震的说法相违背,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查看答案

古代有思想家在政治上强调“寂若无治国之意,漠如无忧民之心,然面天下治”。由此可知其

A.主张加强君权 B.过分迷信权力 C.提倡消极无为 D.反对横征暴敛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申不害为丞相主持改革。申不害主张以法治国,他认为,国君治国的主要方法就是“明法察令”。他整顿官吏队伍,“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建立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他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为实现富国强兵,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也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在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整理自赵蓓《变法图强的申不害“法”“术”治国方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申不害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申不害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血缘宗族社会是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的基本形态,其中孕育生长的传统价值观念,便成为引导这一社会形态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换言之,正是血缘宗族社会的内在需求,为以伦理道德为特色的传统价值观提供了存在的合理依据,而作为中华元典的“六经”,正是传统价值观的承载者。它们共同塑造了中国“连续性”形态的文明。

——姜广辉.程晓峰《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形成的原因——从西周的宗法制度谈起》

请运用相关历史知识,对材料中中国文明“连续性”形态的成因进行探讨。(说明: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修改补充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如射、御都带有军事训练性质,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这些文士已经脱离了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他们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异同,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