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三 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四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1)材料一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是怎样认识的?原因何在?

(2)材料二、三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又是怎样认识的?依据材料说明理由。

(3)材料四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因此他主张怎样夺权?实际上怎样夺权?导致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从恩格斯的修正和列宁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1)认识:用暴力夺取政权。 原因:《共产党宣言》发表前夕,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残酷镇压无产阶级,进行和平革命是不可能的。 (2)认识:都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方式。 理由:无产阶级斗争的条件有了变化——“能有效地使用普选权”。 (3)特点:“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群众对临时政府抱有幻想。 主张:和平过渡。实际:武装夺权。 关键因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战和对人民镇压。 (4)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不能把它当作僵死的教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无产阶级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和当时的情况、革命的条件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建设道路。 【解析】 (1)根据材料“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可知《共产党宣言》主张用暴力夺取政权。出现这一主张的原因主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和平夺权是不可能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和材料三“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可知二者都主张过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方式。结合材料“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可知出现这种认识主要是无产阶级能有效地使用普选权。 (3)根据材料“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可知列宁认识当时的历史特点是“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群众对临时政府抱有幻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主张和平过渡,但是七月流血事件粉碎了和平过渡的可能性,最后走的是十月暴力革命的道路。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和对人民镇压。 (4)结合材料与相关知识可从恩格斯的修正和列宁的变化得出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建设道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

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材料表明军机处

A.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B.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

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

D.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

 

查看答案

“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

A. 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

B. 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

C. 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

D.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

 

查看答案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