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B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我国封建社会起源于战国,当时天下分裂,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因此形成两千多年的基本格局还是要到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才基本形成。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根本上说是(  )

A.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B.社会历史的倒退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现象,下表是其中三个情节。

 

 

 

 

内容梗概

情节一

孙悟空无视天庭玉帝,自称“齐天大圣”,偷吃蟠桃,搅了王母的蟠桃宴;玉帝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降旨请来如来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情节二

?唐僧、孙悟空师徒继续向西天前进,来到了西凉女国,女王见唐僧仪容俊美,情愿以身相许,让位于唐僧,这下可急坏了唐僧。幸亏孙悟空机灵乖巧,用计稳住了女王,并乘机得到了通关文牒,师徒四人终于逃离了西凉女国。

情节三

六耳猕猴不甘心失败,三番五次假扮孙悟空,迷惑了唐僧。唐僧中计,在大念了一通紧箍咒后,要将悟空赶走。孙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不改。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他不得不去求助于观音菩萨、玉皇大帝,直到在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才原形毕露。

 

 

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内容梗概中提取两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事件),并进行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中国明朝和西方文艺复兴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大体一致,都是各自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东西方在思想和精神追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这种本来极有价值的共性由于社会体制的截然不同,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完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

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

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

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

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

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在爱神面前我毫无防范,

从眼睛到心灵全都门扉大开,

双眼变成热泪流淌的通道和源泉。                    

      ——(意)彼特拉克《歌集》

材料二   如果一个人把王阳明的学说看成一种单纯的方法,施用于孔孟教条之前,就很可能发生耿定向所说的“未信先横”,以为自己的灵感可以为真理的主宰。其后果,则可以由于个人的个性和背景而趋向于泛神主义、浪漫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这也就是王学的危险之所在。它存在着鼓励各人以自己的良心指导行动、而不顾习惯的道德标准这一趋向。1587年,李贽就走到了这条道路的交叉点。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芝佛院(李贽居住、讲习的僧院)内供有孔子像,他途经山东,也到曲阜拜谒孔庙。在李贽看来,儒家的“仁”、道家的“道”和佛家的“无”彼此相通,他攻击虚伪的道德,但同样不是背弃道德。……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四   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实在没有太多的空间得到释放和施展。……当然,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当时,仅仅依靠一群文人的思想的力量远远不够。这些文人在当时不但不是社会的主流,有的甚至还是政府排挤打压的对象,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再者封建制度的沉疴积重难返,已到了封建社会的沉暮之年,整个社会的衰落也是历史所趋。

——张犇《试寻文人画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共性》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贡献。指出其与彼特拉克在思想主张上有什么相通之处,并列举我国当时体现这种思想倾向的艺术作品。 

3)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个人的个性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李贽思想形成的原因。与李贽相比,欧洲式人物在思想方面的突破性表现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对当时的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2017年新课标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