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昏庸)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听取各方意见)也;其所以暗者,偏信(只相信面之词)也。”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打江山)与守成(守江山)孰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天下破败混乱),覆彼昏狡(统治者昏庸害民),百姓乐推(老百姓拥戴新君),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上天也支持眷顾),乃不为难。然既得(得天下)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体,百姓凋残而侈务(奢靡浪费之事)不息,国之衰弊,恒(永远)由此起。以斯(此)而言,守成则难。”

——选编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

 

(1)理念:君主必须心存百姓疾苦;君主要以身作则;明君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2)简评:唐太宗统治前期,心存百姓,励精图治,纳谏尚贤;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唐太宗晚年则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晚节不保。 【解析】 (1)由材料“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可得出君主必须心存百姓疾苦;由材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可得出君主要以身作则;由材料“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可得出明君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由材料“帝王之起……乃不为难”“守成则难”,可得出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2)对唐太宗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唐太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纳谏尚贤,开创了贞观之治,而唐太宗晚年则朝政混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在美国倡导下,美、英、日、中等九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提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主张:尊重中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赞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等。美、英两国不满日本在中国的过度扩张,支持中国的主张。经中日在会外单独谈判,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保留了日本在山东的部分经济利益,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条款。192年2月,与会九个国家签订了《九国公约》。公约一方面宣称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另一方面却宣称继续坚持美国对中国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政策,拒绝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归还租借地、关税自治等合理要求。

——选编自《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有条件支持中国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教育改革是1901年清末新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指出:“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归于纯正,而后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统一推行新式学制,设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和各类专门职业学校;清政府主管教育的官员还宣称,学堂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体育培养人的身体能力,德、智、美三育培养人的精神能力,相应发展真善美之理想,以期培养完全之人物。”清末《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使中国教育实现了从传统学制向近代学制的成功转型。

——选编自《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教育改革的背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不妨说:西化差不多是抄袭西洋的现成办法,有的加以变通,有的不加变通。现代化有两种:一种是将中国所有西洋所没有的东西,本着现在的知识、经验和需要,加以合理化或适用化,例如将中国古书加以句读,或将古文译为白话文;另一种是将西洋所有,但在现在并未合理化或适用化的事情与以合理化或适用化,例如许多社会制度的应用和改良……若有人愿意拿‘现代化’一个名词包括上文所说的“西化,那当然也可以,不过不要忘记:现代化可以包括西化,西化却不能包括现代化。

——摘编自张熙若《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

阅读材料,概括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相关史实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斯宾塞看来,对自然有好处就是对人有好处。如果让处于杜会中的人类像生物在自然界中那样斗争,将优化生存下来的人,剪灭不能生存的。这种学说被人们接受并用来为社会不平等、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正名,用于帮助论证殖民主义和财富的分配不均是正当的,甚至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纳粹德国的领土扩张和种族灭绝政策也有重要影响。帝国主义国家着手去改善“未发展”的文化;资本家把它当作自身价值和权利的证明;而那些不幸的人们可以被认为是起到消灭不适应的人群的作用,虽然令人遗憾,但是恰当的、自然的。

——摘编自米尔斯《进化论传奇》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天演论》时,并不严格按照赫胥黎的原文,而是用加按语的形式,往里面加进了斯宾塞的观点和自己的发挥:“天演之事,不独见于动植二品中也,实则一切民物之事……乃无焉非天之所演也。”但到了1918年,严复一改先前的态度,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灾难予以激烈批评:“觉彼族三百年来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摘编自刘悦斌《社会达尔文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是与非》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宾塞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达尔文主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前后观点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走在十字路口的美国教育:1954~1980》中写道:“政府官员批评美国教育忽视了基本的学术科目……英语、历史、自然科学、数学和外语……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并不是因为俄国多么的先进,而恰恰是因为美国的落后所致。”这反映了

A.冷战导致美国教育落后

B.美苏争霸加剧了科技教育竞争

C.苏联的科技领先于美国

D.两极格局阻碍了美苏科技交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