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规定凡文书纸...

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

A.确保文书安全

B.削弱丞相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提高行政效率

 

C 【解析】 题干中的半印勘合制度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所以这是对地方官员进行限制和监督的制度,故选C;AD不属于题干要表达的意思,B与题干无关,故排除AB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

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

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昏庸)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听取各方意见)也;其所以暗者,偏信(只相信面之词)也。”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打江山)与守成(守江山)孰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天下破败混乱),覆彼昏狡(统治者昏庸害民),百姓乐推(老百姓拥戴新君),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上天也支持眷顾),乃不为难。然既得(得天下)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体,百姓凋残而侈务(奢靡浪费之事)不息,国之衰弊,恒(永远)由此起。以斯(此)而言,守成则难。”

——选编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在美国倡导下,美、英、日、中等九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提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主张:尊重中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赞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等。美、英两国不满日本在中国的过度扩张,支持中国的主张。经中日在会外单独谈判,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保留了日本在山东的部分经济利益,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条款。192年2月,与会九个国家签订了《九国公约》。公约一方面宣称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另一方面却宣称继续坚持美国对中国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政策,拒绝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归还租借地、关税自治等合理要求。

——选编自《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有条件支持中国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教育改革是1901年清末新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指出:“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归于纯正,而后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统一推行新式学制,设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和各类专门职业学校;清政府主管教育的官员还宣称,学堂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体育培养人的身体能力,德、智、美三育培养人的精神能力,相应发展真善美之理想,以期培养完全之人物。”清末《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使中国教育实现了从传统学制向近代学制的成功转型。

——选编自《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教育改革的背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不妨说:西化差不多是抄袭西洋的现成办法,有的加以变通,有的不加变通。现代化有两种:一种是将中国所有西洋所没有的东西,本着现在的知识、经验和需要,加以合理化或适用化,例如将中国古书加以句读,或将古文译为白话文;另一种是将西洋所有,但在现在并未合理化或适用化的事情与以合理化或适用化,例如许多社会制度的应用和改良……若有人愿意拿‘现代化’一个名词包括上文所说的“西化,那当然也可以,不过不要忘记:现代化可以包括西化,西化却不能包括现代化。

——摘编自张熙若《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

阅读材料,概括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相关史实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