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道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每年用于河工的经费平均在七百万两左右,占当时国家收入的六分之一。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当时内争外扰几乎将大清王朝逼到了死亡边缘,堵筑黄河决口所需多达两千余万两白银,捉襟见肘的清廷迟迟没有解决,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代大政——河工,关系黄河、大运河治理的国家工程,失去了昔日的殊荣而走上了解体之路。当然,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摘编自贾国静《清代河政体制演变论略》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务印书馆大事记(部分)
时间 | 大事 |
1897年 | 商务印书馆创业于上海,以印刷为主业 |
1900年 | 印刷《外交报》(中国近代第一份以评述国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报刊) |
1902年 | 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张元济进馆译印《各国国民公私权考》《近世陆军》等设第一个分馆于汉口:正式成立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吸收日责,改进印刷 |
1903年 | 根据清政府的《钦定学堂章程》,编印“最新教科书” |
1905年 | 设北京分馆:出版严复译《天演论》,至1921年印刷20次 |
1906年 | 出版严复译《法意》(孟德斯鸠著) |
1907年 | 蔡元培应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书籍 |
1912年 | 始用电镀铜版:编印《共和国教科书》,被称为“教科书之巨琴”:出版《新字典》编译《世界共和国政要》 |
1914年 | 董事会收回日本股份;设分馆于香港:创刊《学生杂志》 |
1915年 | 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发行《科学》杂志:出版《辞源》 |
1919年 | 始用机器雕刻字模:编印《新体国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白话文科书) |
——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等
从上表中获取历史信息,围绕一个主题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注重环保立法,西周初期的《伐崇令》记载:“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赦。”,春秋时期齐国规定:“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吕氏春秋》中提出了“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泽不敢灰”。秦朝《田律》对动植物资源等保护对象以及违规处罚办法都做了具体规定。汉武帝时期大臣曾奏请制定关于水利灌溉的法律来规范的指引生产。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森林破坏严重,但是一旦停战便会植树。唐代凡是毁坏树木的都要以盗窃罪论处。宋代开封“宣和年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近,春夏之间望之如绣。”明清时期,一些地区宗族制定族规,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措施。
——摘编自张涛《中国古代的环境思想与实践》等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引起美国朝野的震动,并推动全世界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切关注……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调今后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后,各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环境政策和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上引进了旨在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和以预防为主方针的各项法律制度。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环保思想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环保思想实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保护进程加快的有利因素
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使农牧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集中的大生产,农业的经营规模扩大了一百倍。另一方面,在全盘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农业开始走上机械化的道路。由此可见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实现
A.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B.与国家工业化相适应
C.使苏联农业实现现代化 D.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使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侵犯;1628年《权利请愿书》使得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征税和举债;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说明
A.有限王权的传统 B.工业资产阶级的胜利
C.光荣革命的颠覆性 D.议会至上的传统
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而对于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则管理宽松。这表明
A. 宋朝失去对经济的掌控能力
B. 商品经济发展动摇宋朝统治基础
C. 新兴的行业拥有了发展空间
D. 新兴行业冲击自然经济传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