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邓小平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中说:“英国人想寻求1997年以后跟中国共管香港,这是我们坚决不能同意的。以主权换治权根本行不通……不要再在治权问题上纠缠,不要搞成中国单方面发表声明收回香港,而是要中英联合发表声明。”此话旨在
A. 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 设定香港自治的底线
C. 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 表明收回香港的决心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C. 过渡时期总路线
D. 民主革命纲领
俄国十月革命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两国不同道路的原因是
A.俄国为工业国,中国为农业国
B.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反动势力受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19世纪中期以后,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客观因素是
A.资本主义发展不断走向成熟 B.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C.原先的理论不适应社会变化 D.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激烈竞争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 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 撕毁政协会议协议发动内战
C. 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立场
B.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
C.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
D.战争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