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1月初,《申报》因报道革命军失守汉口而激起民众的愤怒,致使该报社橱窗被损毁。《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也均因为刊载革命军失败的消息而导致报社被捣毁。这说明当时
A. 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 清政府加紧对革命军的镇压
C. 新闻界极度缺乏民主革命意识
D. 新闻造假遭到民众的抵制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C.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义和团采用刀枪不入的理念和简单易行的降神附体仪式,借以吸引民众以推动其广泛传播。这说明义和团( )
A.盲目排斥近代科技 B.缺乏科学革命理论 C.忽视政权组织建设 D.没有形成统一领导
孙中山说:“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伏得住。”在议和过程中,美国就有人认为“切勿加中国以不公平导致产生新的仇视”。材料意在说明义和团运动
A.改变了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 B.使西方列强平等地对待中国
C.粉碎了列强侵略中国的企图 D.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甲午战争开始前,日本媒体发动新闻宣传战,向世界宣传朝鲜独立论、义战论。他们还鼓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说该战纯粹是文明消灭野蛮,是对中国百姓的救亡。日本精心的宣传策划赢得了世界的普通理解与支持。这表明
A.广播已运用于舆论宣传 B.世界各国普遍支持日本
C.舆论战着眼于传统文化 D.先进制度对腐朽的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老百姓对太平破坏庙字、毁灭偶像的行为很不满;士大夫们大多反对洪秀全的宗教革命,指则洪秀全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这段材料的主旨是
A.太平天国运动失去农民阶级支持
B.清政府已经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C.洪秀全的思想完全排斥传统文化
D.思想文化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