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五...

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五四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资本主义本质充分暴露

C.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 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

 

D 【解析】 解读材料可知1919年前后马克思主义宣传情况截然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受十月革命以及一战后人们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反思及五四运动的影响,综合来看造成这种变化主要因素是国内外局势的变动,故D选项正确。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及资本主义的弊端是国内外局势剧烈变动的具体表现,故排除A、B。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这不是1919年前后马克思主义宣传出现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历过五四运动的傅斯年认为五四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开端:“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才算有了‘社会’。这主要是因为五四运动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激发了普通民众的社会责任感

C. 实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联合

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华的传播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最终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选择,它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文化逻辑的结果。这体现在

A. 辛亥革命失败,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B.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C.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致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高涨

D. 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查看答案

1912年9月,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中国去年之革命,是政治革命,亦是种族革命”,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老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

B.推翻了满洲贵族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C.结束了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实行平均地权,完成了社会革命

 

查看答案

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他的观察

A. 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

B. 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

C. 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

D. 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

 

查看答案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发布《宣布满洲政府罪状檄》,揭露清政府借辫子来残杀民众的血腥行为。即使仍处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同胞也自愿剪掉辫子,“表示自己是中华民国的公民,而不是清朝遗民,更不是日本国民”,更有甚者,当他们在剪辫时,还“鸣放爆竹”、“办酒宴”。这反映了当时

A.新政权强化民族意识和认同

B.日本暴行激起台湾民众不满

C.南京临时政府推动习俗变革

D.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