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殷商时,人们通过占卜、祭祀来谋求神灵的福佑。西周时,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修筑...

殷商时,人们通过占卜、祭祀来谋求神灵的福佑。西周时,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修筑灵台、设置职官观天望气,从而指导政务修行。这表明西周

A.否定了天命神意的作用 B.君主集权强化祖先崇拜

C.更注重制度和人事建设 D.祭祀活动巩固宗法制度

 

C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的天命观。材料中殷商时期统治者占卜云气、祭祀神灵来寻求庇护,到西周时统治者认识到天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设置职官来指导政务修行,说明西周重制度人事以顺应社会变迁,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西周统治者的措施并没有否定天命神意,故A项不符合题意;西周时君主集权并未强化,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活动与宗法制度无关,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酸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

A.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B.有利于建立集体统治

C.对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有影响 D.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商周时期,君统是君权的维承统系,宗统则是宗子权的像承统系,君统专就天子、诸侯而言,宗统则就大夫以下而言。在此“维承统系”下,君统和宗统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商周的这一“继承统系”

A.易造成君权的高度集中 B.有利于贵族权力继承的稳定

C.破坏了贵族的世装特权 D.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之前清政府已求和三次,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在2月的朝会中,文廷式要求迁都再战,但很快被否决。4月15日,中日双方举行最后一轮谈判,其间李鸿章“在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不已。例如最初要求从赔款二万万两中削减五千万两;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全权哀求,以此少许之减额,贻作回国的旅费。而对于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则无任何异议。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清日战争:1894—1895》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在签订《马关条约》的谈判中基本诉求。你如何看待“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当时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取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有机社会建设的序幕,紧随其后的应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改造,但必须铲除中国的专制制度。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以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该学者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A.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使革命成为了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

C.成为新旧民主革命之间的桥梁

D.推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