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 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 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C. 宗法等级秩序变动

D. 国家政权趋向松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书·元帝纪》载:“竞宁元年春正月,呼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那支单于背板礼义,既伏其辜,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仪’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竞宁,赐单于与待诏掖庭王蔷(昭君)为阔氏。”通过昭君北入向奴单于王庭,西汉王朝传递了和平友好的信号,增进了对匈奴的了解。时至今日,阴山下居佳的百姓们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传说:当时昭君出塞时,用随身携带的囊装满五谷的种子,待她到了匈奴之后,便在阴山下播撒这些种子,使匈奴百姓吃到了五谷之粮。王昭君为了能够使用北方气候环境,服胡衣、餐胡食、住毡房;为了便于和匈奴群众交流,努力学习匈奴语言;尊重匈奴当地的风俗习惯。

——摘编自刘伟《昭君故事母题的民族融通意涵》

(1)根据材料,概括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昭君出塞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中国古代主要王朝的都城

 

 

秦朝

西汉

东汉

西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咸阳

长安

洛阳

洛阳

长安

长安

开封

杭州

北京

初为南京,后移北京

北京

 

 

依据表内容,围绕“定都”这一主题提出一个问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解释。(要求:问题须具体明确,解释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据文献记载丝绸生产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从遗址分布范围来看,黄河中下游、川蜀盆地、长江三角洲等地区丝绸业出现较早。由于生产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丝绸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工具的不断进步与革新,魏晋南北朝时的丝织物品已达20余种。魏晋之后,丝绸生产重心逐渐南移,到了宋明,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丝绸重要的产区。明清时,丝绸专业市镇在江南一带兴起。丝绸不仅供应国内,而且远销海外,是对外贸易的重要输出品。丝绸贸易是我国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纽带。

——摘编自未新予《中国丝绸史》

材料二  17一18世纪,随着海外贸易的繁忙,大量的中国丝绸运往欧洲各国。丝绸上异国情调的图案,使得欧洲人对中华帝国的联想逐渐形象化。加上传教士书信中透露的信息,以及来华贸易经商商人的渲染,股对中国奢侈品丝绸的爱好席卷欧洲,形成了装饰艺术中的“中国风”潮流。18世纪,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大力提倡“中国风”,使这种装饰艺术风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迅速传播。“中国风”装饰风格主要集中在18世纪的法国,里昂、都尔等城市是“中国风”丝绸织物的生产重镇。

——摘编自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丝绸中的“中国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古代丝绸开发利用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潮流的背景及影响。

 

查看答案

《史记·平准书》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溢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汉书·食货志》记载为“秦兼天下,币为二等。”1975年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金布律》则提到“金、布、钱”三等币制。这表明

A. 《汉书》的记载比《史记》的记载更可信

B. 研究历史需要运用多种史料进行互证

C. 文献资料比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真相

D. 历史文献因其年代久远均变得不可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