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马相伯(1840—1939)原名马志德,字相伯,江苏丹阳人,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马相伯曾先后去日本、朝鲜、法国等,日本维新、高丽守旧的对照使他认识到国家富强之术,在于提倡科学,兴办实业。因此屡屡上书朝廷,却都泥牛入海。光绪二十五年(1899)辞官回沪,潜心研究和译著,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
1903年,在法国教会资助下,创办震旦学院,自任院长,震旦学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学院实行“学生自治制”,学生推选干事自行管理校务,提倡自由研究之风,学术民主,思想自由,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办学方针中强调注重文艺,崇尚科学。不仅如此,学校开办后,还在校内从事反清宣传,收留了因作诗讥讽时政而被满清缉捕的青年于右任。他的这一主张,不符合帝国主义办教育意在进行文化侵略的宗旨,1904年,教会“尽废旧章,别定规则”,致使“学生大哗,相率离校”。他辞职率领学生离开震旦后,教育界知名人士严复等主持,筹设“复旦公学”。“复旦”有“复”我震旦之“旦”的强烈爱国意义。
——据朱维铮:《马相伯传略》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相伯办学实践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简要评价马相伯的教育思想。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末以来,围绕着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冲突不断,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未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决定在该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并将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视为“圣城”的耶路撒冷实行国际共管,由于决议对土地的分割明显有利于犹太人,遭到了阿拉伯人强烈反对,1948年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的次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叙利亚等5国相继出兵巴勒斯坦,拉开了中东战争的序幕,美苏两国出于自身利益需求介入,导致阿以矛盾复杂化,到1973年,阿以双方先后爆发了四次大规模战争。
1978年经美国总统卡特从中斡旋,埃、以双方首脑在美国的戴维营进行长达半个月之久的谈判,最后签署了“戴维营协议”,以色列将其占领的西奈半岛归还埃及,结束了阿以之间30年的全面冲突状态。1991年,在马德里召开了由美苏主持的中东和会,确立了以巴、以双边该判为核心的“马德里框架”,依照这一框架,埃及、约旦与以色列先后签署和平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叙利亚,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双边谈判,因领土争议而中断;巴、以双方冲突焦点的耶路撒冷归属谈判,至今仍未能达成一致协议。
——摘编自青觉《阿以民族冲突的现状及解决前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阿以冲突及升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特点及历史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铁路发展大事简表
19世纪中叶 | 1830年,蒸汽机车在世界上第一条客货两用铁路(曼彻斯特一利物浦)运行。 |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 |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美德等国大量修建海外铁路。英国在“一战”前不仅拥有29个国家的100多条铁路,还试图修建纵贯非洲的开普敦至开罗铁路来串联英国殖民地,并破坏了法国横跨非洲、德国连接巴格达的铁路计划。中国,印度等地人民以各种方式反抗列强对铁路的控制。 19世纪末,欧美国家发明电力机车,建成电气化铁路。 |
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 | 大规模铁路修建主要集中在开始工业化的新兴民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独立自主发展铁路,60年代开始在非洲援建铁路。世界第一条高铁线于1964年在日本投运,法国、德国高铁后来居上。 |
21世纪以来 | 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地投资修建铁路。 2005年中国开始建造高铁。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占全球总里程的60%以上,并与17个国家协商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连通欧亚高速铁路网络。 |
——摘编自钟准《铁路改变世界》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唐代实行儒、释、道三教并存的政策,被此互有消长,因此,儒家学说比起在先秦两汉时期明显衰落了,这对于唐代的文儒阶层来说是件很悲哀的事情。如何将社会的主流思想归依到儒家思想的轨道上来,成了唐代士人知识分子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題。到了中唐,解决这一问题变得十分紧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为复兴儒学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他的“统合儒释”思想,采取了较为灵活的策略,对儒家思想的重新振兴尤大。他认为“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主张把佛教中的符合礼教纲常伦理的内容挖掘出来,和儒家道德伦理相合。这与韩愈彻底否定佛教思想的做法是有明显区别的。但他对于佛教中的有饽于儒学的东西也是坚决拒绝的,“退之所罪者其迹也,曰:‘髡而缁,无夫妇父子,不为耕农蚕桑而活乎人’。若是,虽吾亦不乐也。”…他的这种尝试不仅为儒学的复兴寻找到一条具体的道路,而且实在开启了改造儒学的方向。
——摘编自高建立《论柳宗元对程朱理学形成之影响》
材料二 国学问题特别被关注的时候,每每就是“中学”“西学”碰撞最激烈的时候,也是国家命运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健时刻,关于国学最早的讨论始于晚清至民国初年,那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许多国学典籍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学者们还经常引用.1911年,罗振玉主编《国学丛刊》,王国维在序中提出:“吾所谓学无新旧,无中西,…何以言学无中西也?世界学问,不出科学,史学、文学,故中国之学西国类皆有之,西国之学我国亦类皆有之,所异者广狭疏密耳。
——摘自李学勤《我对“国学”的几点看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柳宗元和王国维对待祖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共通之处,并说明其成因的近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柳宗元和王国维对传承祖国传统思想文化发挥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所谓“特朗音经济学”是指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为在全球化浪潮中受挫的蓝领阶层兑现承诺的重要举描(如下表),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政策的实施增加了民意基础。下面材料表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政治领域 | 政策手段 | |
产业政策 | 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基础设施投资 |
能源独立 | 加快开发页岩气页岩油 | |
环境政策 | 放款环境领域的政府管制 | |
促进制造业复兴 | 鼓励产业回迁 |
A.改变了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 B.促成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C.第三产业对经济的驱动减弱 D.推动国际分工超向合理
1979年7月,苏共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建立长、中、短期相结合的计划体系,并以5年累计完成计划情况作为评价企业的依据,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有较大的余地:将科技人员的物质利益与科技进步的经济效益挂钩等等。这一决议
A.局限于对原有经济体制的修补 B.满足了企业对经营自主权的要求
C.开启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D.促进了苏联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