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C 【解析】 试题注意题干限制词:不能。秦汉至明清,县级政区都是县,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高层政区,至隋唐时变为统县政区,清朝则为县级政区,故B项认识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是为中央集权服务,故C项“促进了地方自主性”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从简表可知,秦汉与隋唐是两级制,而魏晋南北朝、宋金、元明清都是三级制,故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考工记》中提到:“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也。加轸(车厢底部的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的木块)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这表明在当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

A.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工

B.为满足市场需求采取定制生产

C.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发展

D.采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

 

查看答案

韩愈《原道》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明太宗实录》载:“(明成祖)人恒言,以不治治夷狄。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据此可知

A. 古代史料中关予夷夏观的叙述缺乏可信度

B. 孔子和明成祖蛮夷观的宗旨有着本质区别

C. 春秋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

D. 研究历史上的民族观仍需要其他史料佐证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马相伯(1840—1939)原名马志德,字相伯,江苏丹阳人,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马相伯曾先后去日本、朝鲜、法国等,日本维新、高丽守旧的对照使他认识到国家富强之术,在于提倡科学,兴办实业。因此屡屡上书朝廷,却都泥牛入海。光绪二十五年(1899)辞官回沪,潜心研究和译著,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

1903年,在法国教会资助下,创办震旦学院,自任院长,震旦学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学院实行“学生自治制”,学生推选干事自行管理校务,提倡自由研究之风,学术民主,思想自由,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办学方针中强调注重文艺,崇尚科学。不仅如此,学校开办后,还在校内从事反清宣传,收留了因作诗讥讽时政而被满清缉捕的青年于右任。他的这一主张,不符合帝国主义办教育意在进行文化侵略的宗旨,1904年,教会“尽废旧章,别定规则”,致使“学生大哗,相率离校”。他辞职率领学生离开震旦后,教育界知名人士严复等主持,筹设“复旦公学”。“复旦”有“复”我震旦之“旦”的强烈爱国意义。

——据朱维铮:《马相伯传略》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相伯办学实践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简要评价马相伯的教育思想。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末以来,围绕着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冲突不断,1947年,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未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决定在该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并将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视为“圣城”的耶路撒冷实行国际共管,由于决议对土地的分割明显有利于犹太人,遭到了阿拉伯人强烈反对,1948年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的次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叙利亚等5国相继出兵巴勒斯坦,拉开了中东战争的序幕,美苏两国出于自身利益需求介入,导致阿以矛盾复杂化,到1973年,阿以双方先后爆发了四次大规模战争。

1978年经美国总统卡特从中斡旋,埃、以双方首脑在美国的戴维营进行长达半个月之久的谈判,最后签署了“戴维营协议”,以色列将其占领的西奈半岛归还埃及,结束了阿以之间30年的全面冲突状态。1991年,在马德里召开了由美苏主持的中东和会,确立了以巴、以双边该判为核心的“马德里框架”,依照这一框架,埃及、约旦与以色列先后签署和平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叙利亚,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双边谈判,因领土争议而中断;巴、以双方冲突焦点的耶路撒冷归属谈判,至今仍未能达成一致协议。

——摘编自青觉《阿以民族冲突的现状及解决前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阿以冲突及升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东和平进程的特点及历史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铁路发展大事简表

 

19世纪中叶

1830年,蒸汽机车在世界上第一条客货两用铁路(曼彻斯特一利物浦)运行。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美德等国大量修建海外铁路。英国在“一战”前不仅拥有29个国家的100多条铁路,还试图修建纵贯非洲的开普敦至开罗铁路来串联英国殖民地,并破坏了法国横跨非洲、德国连接巴格达的铁路计划。中国,印度等地人民以各种方式反抗列强对铁路的控制。

19世纪末,欧美国家发明电力机车,建成电气化铁路。

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

大规模铁路修建主要集中在开始工业化的新兴民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独立自主发展铁路,60年代开始在非洲援建铁路。世界第一条高铁线于1964年在日本投运,法国、德国高铁后来居上。

21世纪以来

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地投资修建铁路。

2005年中国开始建造高铁。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占全球总里程的60%以上,并与17个国家协商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连通欧亚高速铁路网络。

 

 

——摘编自钟准《铁路改变世界》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