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昨)
材料 隋朝统一后,对监察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隋炀帝仿照汉武帝的做法,颁布了新的“大条证书”。汉武帝的“六条”是“专纠郡国二千石”,即郡守国相,精炀帝所纠则是地方上有品级的所有朝庭命官。汉武帝特别强调对地方上“豪强”监视(一条、六条),隋场帝则强调要“穷逐”部内“盗贼”
对豪强的纠检由第一条退居第三条。汉武帝“六条诏书”的第四条是指监察纠举郡守选任属佐的不法之举,而隋朝既无地方行政长官自辟(任命)僚属之制,也就没有必要将此专门提出来作为监察事项。此外,隋朝新六条增加了“察水旱虫灾,不以实言,枉征赋役,及无灾妄蠲免者”,而汉代则无此项。隋炀帝的这些改制为唐所沿袭,影响深远。
——摘编自袁刚《隋朝监察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至隋“六条诏书”的内容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百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一个关键词(或一个关键句)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并引用以上的历史现象加以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成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对外开放繁荣,除中外使节的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貿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外商的介入使唐代的从商人数、从商焜模、市场規模均在悄然增长,从而培育起较为发达的市场系统。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冇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文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
材料二 近代以来,遒商口岸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害参半”。伍延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推动了清三朝自开商埠的实施。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先后开放岳州、秦皇岛、济南等地。1905年,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全面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自开商埠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选来到走出去,从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会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暮式上的主旨演讲》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自开商埠相比,当今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两人对自由平等看法、观点完全相反
B. 两人尽管阶级属性不同,但观点一致
C. 两人都主张自由平等,但获得的方式不同
D.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1499年7月10日,当达・伽马船队返抵里斯本时,大批胡椒从海上到达的消息到处风传。里斯本的胡椒价格当天下午即跌落一半,经营胡椒贸易的商人纷纷宣告破产,产生了所谓“对胡椒的诅咒”。据此可知
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海外贸易发展与民众生活关联增强
C.寻找胡椒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D.丝绸之路畅通使中国产品远销西欧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霍兹华斯在谈到罗马法时曾说:“当我们接受罗马法时,已经不再是以罗马法的方式继续发展。它已经被自然化了,我们整个独立的法律系统,像罗马法本身一样,就这样被逐渐建立起来了。”对罗马法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法精神重新得到确立 B.内容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
C.注重形式的传统得以延续 D.法制精神被后世欧美国家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