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陆贽(754—805年),唐代政治家。德...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陆贽(754—805年),唐代政治家。德宗即位,陆贽被召为翰林学士,参与机谋。

针对德宗的“国家兴衰皆由天命”的思想,陆贽指出把国家兴衰说成由于天命是荒谬的,得出了“天命在人”的结论;又进一步阐发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儒家思想,反复强调人心的作用。针对藩镇割据的局面,他吸取了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所阐述的加强皇权集权的思想,要求加强关中实力以巩固皇权,逐渐削弱藩镇势力。关于吏治,提出了“求才贵广,考课贵精”的重要原则;他还十分赞赏唐太宗从谏如流的政治风度,认为只有虚受广纳,勤与接下,才能使下情上达,上情下知,君臣一致,政权巩固。这些主张虽未能完全被采纳,但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贽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陆贽的政治主张。

 

(1)祸乱在人,不在天命(天命在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人心;加强皇权,削弱藩镇;求才贵广,考课贵精;广开言路。 (2)反天命、重人事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观,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藩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吏治清明,提高官僚机构的工作效率。( 其他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解析】 (1)根据“陆贽指出把国家兴衰说成由于天命是荒谬的,得出了‘天命在人’的结论”得出活乱在人,不在天命(天命在人);根据“反复强调人心的作用”得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人心;根据“加强皇权集权的思想,要求加强关中实力以巩固皇权,逐渐削弱藩镇势力”得出加强皇权,削弱藩镇;根据“求才贵广,考课贵精”得出求才贵广,考课贵精;根据“只有虚受广纳,勤与接下,才能使下情上达,上情下知”得出广开言路。 (2)根据材料,可从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吏治清明、提高官僚机构的工作效率等角度分析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后,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可以概括成为“安全带政策”,这种政策1943—1953年的斯大林执政时期是苏联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它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下形成的,同时又与传统的沙皇俄罗斯扩张主义又是一脉相承的。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建立缓冲地带,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首先,苏联帮助解放其领土并驻军在东欧;其次,帮助建立联合政府;第三,使东欧各国的政治发展符合苏联的战略需要。为此,1948年苏联把南斯拉夫从情报局开除;1944—1945年间苏联把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歹马尼亚的部分领土划入了苏联的领土。总之,这一政策对当时和以后的苏联历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毕元辉《论1943年——1953年苏联对东欧的安全带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安全带政策”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苏联的“安全带政策”。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昨)

材料  隋朝统一后,对监察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隋炀帝仿照汉武帝的做法,颁布了新的“大条证书”。汉武帝的“六条”是“专纠郡国二千石”,即郡守国相,精炀帝所纠则是地方上有品级的所有朝庭命官。汉武帝特别强调对地方上“豪强”监视(一条、六条),隋场帝则强调要“穷逐”部内“盗贼”

对豪强的纠检由第一条退居第三条。汉武帝“六条诏书”的第四条是指监察纠举郡守选任属佐的不法之举,而隋朝既无地方行政长官自辟(任命)僚属之制,也就没有必要将此专门提出来作为监察事项。此外,隋朝新六条增加了“察水旱虫灾,不以实言,枉征赋役,及无灾妄蠲免者”,而汉代则无此项。隋炀帝的这些改制为唐所沿袭,影响深远。

——摘编自袁刚《隋朝监察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至隋“六条诏书”的内容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百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一个关键词(或一个关键句)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并引用以上的历史现象加以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成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对外开放繁荣,除中外使节的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貿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外商的介入使唐代的从商人数、从商焜模、市场規模均在悄然增长,从而培育起较为发达的市场系统。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冇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文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

材料二  近代以来,遒商口岸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害参半”。伍延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推动了清三朝自开商埠的实施。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先后开放岳州、秦皇岛、济南等地。1905年,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全面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自开商埠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选来到走出去,从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会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暮式上的主旨演讲》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自开商埠相比,当今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

 

查看答案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两人对自由平等看法、观点完全相反

B. 两人尽管阶级属性不同,但观点一致

C. 两人都主张自由平等,但获得的方式不同

D.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