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特·冯尼格的《猫的摇篮》里,宗教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令人伤心的是必须粉饰现实,同样令人伤心的是实在无法粉饰现实。”这种后一句话推翻前一句的创作方法,使全书的叙述者摇摆于不可调和的欲望之间,下列哪部作品与之相似
A.《巴黎圣母院》 B.《等待戈多》
C.《大卫·科波菲尔》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70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先后进行了13轮外长谈判,最终就互不使用武力问题达成共识;同年8月,勃兰特总理访苏。这反映了
A.国家利益影响外交动态 B.两极对峙苏联处于优势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德国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1958年10月,亚非作家会议在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塔什干举行,来自中国、苏联、印度、喀麦隆、加纳等40多个国家的作家参加会议。作家们形容这次会议是“文学的万隆会议”“亚非文艺复兴的会议”。这一会议的核心理念应是
A.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B.促进亚非国家的文化交流
C.加强反殖民主义共同意识 D.阻止两个超级大国的扩张
面对新政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的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的同时牵制总统的权力。该材料表明
A.国会赋予了总统更大的行政权 B.新政最大阻力来自联邦法院
C.罗斯福新政对旧秩序产生冲击 D.三权分立体制制约美国发展
1930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国外待了四年后重返莫斯科。然而,他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变化——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等。这说明
A.新经济政策导致了市场萧条 B.经济结构失衡影响人们生活
C.世界经济危机已经波及苏联 D.苏联经济状况整体出现下滑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通过推广体育和军事教育,有效地传播了“共和”理念,令法国全体国民对共和制国家有了具体而深切的感受。法国此举旨在
A.建立共和政体 B.强化国家意识 C.维护国家统一 D.增强公民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