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汉武帝时期选用的部分官员的基本情况。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诸子思想在汉朝得到均衡发展 B.儒家思想成为汉朝的统治思想
C.应准确认识“独尊儒术”的主张 D.汉朝思想文化呈现繁荣的局面
先秦儒学就政治方面而言,它倡导以“德政”巩固政权,以德化民。从伦理方面而言,它强调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人伦关系,要求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反映出先秦儒学
A.适应了统治阶层的需要 B.政治伦理化韵味浓厚
C.融合吸收了各学派观点 D.礼乐制度的发展完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不只是技术本身的进阶升级,更代表人类社会的进步。换言之,任何技术都是基于人类的需要,终究也是服务人的;人类社会只会因它而更加受益。在这里,技术就是进步的同义词。……似乎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在技术发展出现后,通过毁灭技术,来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
——摘编自[德]克劳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材料中提炼一观点,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有关史实加以说明并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阅读材,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因为他相信。人只有依靠自知之明,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摘编自[美]理查德.·塔纳斯《西方思想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史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他们相信,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因而启蒙思想家所掀起的启蒙运动,使18世纪成为“哲学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光明的时代”“批判的时代”。
——摘编自李宏图《“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幸福观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幸福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幸福观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11月,新中国政府在原南京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经过改组、整顿和充实。建立起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1956年.为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同时,各省、地市、县逐级根据自己的条件相继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这一集中型的科技体制显然是为适应计划型经济体制而发展起来的。“文革”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重新回归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材料二 1995年,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6年,国务院明确提出科技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相结合,实现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建国60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读读你从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以后,士大夫们胸怀重振儒学的文化使命,抵制佛、道两家的思想,倡导复兴儒学、创立理学,这一文化思潮的发展需要借助私学教育机构。而书院的形成正适应了这种文化思想发展的需要。书院保持了传统私学自由讲学的特色,满足了新兴学术思潮发展的需要。官学限制了其文化创新的功能,新儒家学者于官学之外另建书院。标榜新的教育宗旨,以补充官学教育的不足。
——摘编自朱汉民《书院历史变迁与士大夫价值取向》
材料二 清末书院变革概况
阶段 | 性质 | 时期 | 历程 | 学院与学堂的关系 | ||
存在关系 | 名实关系 | 新旧关系 | ||||
第一阶段 | 书院改革 | 洋务运动时期 | 改革传统书院、新设书院学堂 | 通用并立 | 名异实同 | 无新旧关系 |
第二阶段 | 书院改制 | 维新运动时期 | 维新派书院改制的实施与失败 | 立场对立 | 名实争辩 | 有新旧之别 |
清末新政时期 | 统治者书院改制的重启与完成 | 学堂取代书院 | 名实各异 | 完成新旧更替 |
——摘编自郭强《近代中国书院变革的二维关系及发展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书院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书院变革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