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安石针对保守派时其理财思想“重利轻义”违背孔孟之术的攻击,提出“夫以义理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可以不均,用度之多寡不可以不通,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王安石说:“盖制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又恶其衰,衰则货不通。”希望工商业的发展能保持着不衰不盛的情况。王安石还提出“富其家者资其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他主张“藏富于民”是传统儒家的主张,但这是从富民是富国的基础出发的。
——摘编自陈思《王安石与叶适管理的区别及与现代经济理论的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的主要经济思想及其采取的相关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的主要经济思想及其采取的相关改革措施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是一个外来文化横的切入,这使我们想到,在中国历史上,清王朝是个最好的时代,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明王朝的话,中国会承受不住,情形将大不一样。西方现代化的文明,对古老的中国来说,应该是越早切入越好,这个大的冲击,无疑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严厉挑战,它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物质文明,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精神文明。所谓物质文明,像西方现代化的飞机、大炮、汽车、地铁等。我们中国人忽然看到外面有这样的新世界,有那么多东西和我们不一样,使我们时物质文明重新有一种认识。再说到精神文明,西方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也给我们许多新的观念和启示。过去我们不知道有民主、自由、人权、法治。这一切都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产品。
——摘编自《柏杨文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外来文化的切人和中国人民的新认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感到有必要劝导人们去认识自己,因为自然万物由神创造,人的理性是不能也不应该去认识的。在他心目中,德性就是知识,似乎有知识的人就会具有德性,因而他主张,应由有知识、有德性的少数人治国。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意大利……那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那里的新兴资产阶级——大商人、企业主、银行家为了增加财富,就需要扩大业务,改进经营,提高效率,因而也就需要……各种人才。他们要求物质享受和优美的艺术欣赏,这就需要为他们服务的教师、医生、建筑师、艺术家等,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增添乐趣。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三 与亚里士多德建立在数量原则(全体、少数、一人)基础之上的三分法相时立,孟德斯鸠提出了建立在质量原则基础之上的另一种三分法:重要的不是看权力掌握在二人之手(君主制)少数人之手(贵族政治)还是全体人之手(民主),而是看权力是如何由政府实施的;可能有一人的专制主义,也可能有全体人的专制主义。
——摘编自萨尔沃马斯泰内罗《欧洲民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现实生活乐趣”出现的背景,并从两个角度各举例说明这一时期“艺术欣赏”的成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为防止“专制主义”而提出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儒学提出了新秩序的构想,一方面教导人民顺应天意,另一方面总结社会统治技巧:“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礼者,禁于将然之前。”主张君王以“礼”治天下。董仲舒将儒家的“仁”夸大到了“天”的地位,他说:“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儒学的“仁”被宗教化,成为世俗观念的神圣力量。汉武帝时,儒学五经正式被定为法典,东汉章帝时,公布了《白虎通德论》,把儒家政治学说转化为实际的政治制度律条。
——摘编自张莹《汉代儒学新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材料二 孔子把“和”作为治国处世的标准,“礼之用,和为贵”。老子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道“和”,便是常道。佛教把“缘起”作为其宗教理论,万物都由“因缘和合”而起,佛教传到中国后,其“和合”的思想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得以彰显。中国文化以开放的姿态回应外来印度文化的挑战,这一挑战的总趋势是双方互动积极吸收、接纳时方文化。儒释道三教冲突融合而和合,产生了新的理论思维形态——宋明理学。
——摘编自《佛教与宋明理学的和合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儒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呈现“和合”人文精神的原因。
19世纪兴起一种艺术流派,在创作上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下列作品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春之声圆舞曲》 B.《大卫科波菲尔》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近代某一画派的创作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下列作品属于这一画派风格的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