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A. 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B. 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C. 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A 【解析】 试题据材料“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故B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故C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宗法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安石针对保守派时其理财思想“重利轻义”违背孔孟之术的攻击,提出“夫以义理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可以不均,用度之多寡不可以不通,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王安石说:“盖制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又恶其衰,衰则货不通。”希望工商业的发展能保持着不衰不盛的情况。王安石还提出“富其家者资其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他主张“藏富于民”是传统儒家的主张,但这是从富民是富国的基础出发的。

——摘编自陈思《王安石与叶适管理的区别及与现代经济理论的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的主要经济思想及其采取的相关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的主要经济思想及其采取的相关改革措施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是一个外来文化横的切入,这使我们想到,在中国历史上,清王朝是个最好的时代,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明王朝的话,中国会承受不住,情形将大不一样。西方现代化的文明,对古老的中国来说,应该是越早切入越好,这个大的冲击,无疑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严厉挑战,它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物质文明,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精神文明。所谓物质文明,像西方现代化的飞机、大炮、汽车、地铁等。我们中国人忽然看到外面有这样的新世界,有那么多东西和我们不一样,使我们时物质文明重新有一种认识。再说到精神文明,西方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也给我们许多新的观念和启示。过去我们不知道有民主、自由、人权、法治。这一切都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产品。

——摘编自《柏杨文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外来文化的切人和中国人民的新认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感到有必要劝导人们去认识自己,因为自然万物由神创造,人的理性是不能也不应该去认识的。在他心目中,德性就是知识,似乎有知识的人就会具有德性,因而他主张,应由有知识、有德性的少数人治国。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意大利……那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那里的新兴资产阶级——大商人、企业主、银行家为了增加财富,就需要扩大业务,改进经营,提高效率,因而也就需要……各种人才。他们要求物质享受和优美的艺术欣赏,这就需要为他们服务的教师、医生、建筑师、艺术家等,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增添乐趣。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三  与亚里士多德建立在数量原则(全体、少数、一人)基础之上的三分法相时立,孟德斯鸠提出了建立在质量原则基础之上的另一种三分法:重要的不是看权力掌握在二人之手(君主制)少数人之手(贵族政治)还是全体人之手(民主),而是看权力是如何由政府实施的;可能有一人的专制主义,也可能有全体人的专制主义。

——摘编自萨尔沃马斯泰内罗《欧洲民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现实生活乐趣”出现的背景,并从两个角度各举例说明这一时期“艺术欣赏”的成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为防止“专制主义”而提出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儒学提出了新秩序的构想,一方面教导人民顺应天意,另一方面总结社会统治技巧:“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礼者,禁于将然之前。”主张君王以“礼”治天下。董仲舒将儒家的“仁”夸大到了“天”的地位,他说:“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儒学的“仁”被宗教化,成为世俗观念的神圣力量。汉武帝时,儒学五经正式被定为法典,东汉章帝时,公布了《白虎通德论》,把儒家政治学说转化为实际的政治制度律条。

——摘编自张莹《汉代儒学新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材料二  孔子把“和”作为治国处世的标准,“礼之用,和为贵”。老子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道“和”,便是常道。佛教把“缘起”作为其宗教理论,万物都由“因缘和合”而起,佛教传到中国后,其“和合”的思想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得以彰显。中国文化以开放的姿态回应外来印度文化的挑战,这一挑战的总趋势是双方互动积极吸收、接纳时方文化。儒释道三教冲突融合而和合,产生了新的理论思维形态——宋明理学。

——摘编自《佛教与宋明理学的和合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儒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呈现“和合”人文精神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