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历经曲折,成果丰硕。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6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实施 B.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据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关于绅士阶层的集体记忆诚然如天渊之别,如表所示。关于绅士的“历史记忆”形成如此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时代 | 戊戌时期 | 大革命时期 |
评价 | 绅士为人民之代表 | 绅士为全民之公敌 |
地位 | 绅士为救亡图存之中坚 | 绅士为列强、军阀之基础 |
作用 | 绅士为社会进步之动力 | 绅士为革命之障碍 |
目标 | 兴绅权以兴民权 | 打倒绅权以实现民权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社会形势发生变化
C.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对西方某制度有详细记载:“城邑居民,各选忠义之士一、二,赴京会议。……若有按时变通之事,则庶民择其要者,敬禀五爵、乡绅大会。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先进人士已认识到西方制度的优越性
B.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洋事务已有所了解
C.书中记载的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度
D.书中的“乡绅大会”是英国的上议院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其版面内容排序首先是每天的“上谕”,其次是路透社电报,再次是报馆主笔(严复)的文章。《国闻报》这样排版的主要意图是
A.减少变法宣传的阻力 B.上传下达以推进改革
C.介绍西学以启迪民智 D.表达强烈的参政意识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情景合一
C.诗画合一
D.知行合一